皇祖母,孫兒並非要否定您的付出,只是想為您分擔重擔。”
高太后目光如霜,在趙煦臉上停留片刻,轉身緩緩走到窗邊,望著窗外漸漸暗沉的天色,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煦兒,你以為親政只是坐在龍椅上發號施令?
這朝堂之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稍有差池,便是萬劫不復。
你還太年輕,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兇險。”
趙煦心中一急,上前兩步:“皇祖母,孫兒明白親政之路佈滿荊棘,但正因如此,孫兒才要在這艱難時刻歷練自己。
若一直躲在皇祖母身後,孫兒又怎能成長為一位合格的君主?”
高太后猛地轉身,眼中閃過一絲厲色:“夠了!哀家心意已決,你休要再提親政之事。
你且回寢宮,好好反思自己的言行!”
趙煦雙拳緊握,心中的不甘如潮水般翻湧。
他望著高太后決絕的面容,知道今日再爭執下去也無濟於事,於是強壓怒火,拱手行禮:“孫兒告退。”
轉身離去時,他腳步沉重,心中卻暗暗發誓,定要尋得契機,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力,改變大宋如今的困境!
趙煦腳步沉重地踏入寢宮,雕花燭臺上的燭火,在穿堂風的吹拂下明滅不定,將他的身影扭曲拉長,恰似一幅困獸圖。
他抬手揮退左右侍奉的太監宮女,厚重的宮門轟然閉合,隔絕了外界的喧囂,獨留一室靜謐與壓抑。
往昔蘇允在朝的場景,如走馬燈般在他腦海中一一浮現。
蘇允才思敏捷,談吐不凡,朝堂之上,諸多革新主張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
趙煦與他秘密商議革新朝政、重振大宋時,蘇允眼中閃爍的光芒,彷彿能驅散大宋積弱的陰霾。
可如今,蘇允高舉反旗,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讓趙煦心中五味雜陳。
“蘇夫子……”
趙煦低聲呢喃,拳頭不自覺地握緊,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他在殿內來回踱步,每一步都似踏在荊棘之上。
就在滿心糾結之際,程頤的身影突然浮現在腦海。
程頤在朝堂上以剛正不阿聞名,曾多次在朝堂辯論中,義正言辭地指出蘇允的主張會擾亂朝綱,將引發諸多弊端。
“程夫子或許是我當下能倚重之人。”
趙煦眼眸瞬間明亮,仿若黑暗中尋到了一絲曙光。
洛黨在朝中盤根錯節,根基深厚,程頤憑藉淵博的學識和剛直的品格,在士大夫階層威望極高。
若能將洛黨重新召回朝堂,既能制衡以範純仁、呂大防為首,勢力龐大的朔黨,又能借助程頤對蘇允的瞭解,制定出克敵制勝的平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