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煦起身,目光堅定地看著高太后:“皇祖母,孫兒聽聞西北戰事吃緊,心中憂慮。
孫兒已年滿十五,理應為國分憂,懇請皇祖母讓孫兒親政,也好為祖宗社稷出一份力。”
高太后笑容一滯,眼中閃過警惕。
她輕撫座椅扶手,緩緩說道:“煦兒,你年紀尚輕,朝政複雜,不宜過早涉足。
如今朝中諸公皆為棟樑,他們自會妥善處理西北之事。
你只需專心讀書,日後有的是機會施展抱負。”
趙煦眉頭微皺,上前一步:“皇祖母,孫兒已不再是懵懂孩童。
如今國家危在旦夕,孫兒怎能置身事外?
親政之事,孫兒深思已久,絕非一時衝動。”
高太后臉色一沉,聲音也冷了下來:“煦兒,哀家是看著你長大的,自然是為你著想。
朝堂之上波譎雲詭,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
你貿然親政,只會讓局面更加混亂。”
趙煦心中焦急,語氣不自覺加重:“皇祖母,孫兒有信心治理好國家
。難道在您眼中,孫兒永遠只是個需要庇護的孩子?”
高太后“嚯”地站起身,目光如炬:“放肆!哀家這麼做,都是為了大宋江山!你怎能如此頂撞哀家?”
趙煦滿臉漲紅,毫不退縮:“皇祖母,孫兒敬重您,可孫兒也是大宋皇帝!
親政乃分內之事,皇祖母為何一直不肯放權?”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氣氛劍拔弩張。
宮女太監們嚇得大氣都不敢出,紛紛退到角落。
這場激烈的爭吵很快就傳了出去,一時間,朝廷上下議論紛紛,帝后不和的訊息不脛而走,給本就動盪的局勢,又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大臣們憂心忡忡,有的選擇明哲保身,閉門不出,有的則開始暗中站隊,朝堂局勢愈發複雜。
高太后氣得渾身發抖,手指著趙煦,嘴唇開合卻一時說不出話來。
殿內的氣氛瞬間降至冰點,宮女太監們縮在角落裡,大氣都不敢出,生怕一個不小心便成了這場風暴的犧牲品。
良久,高太后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怒火,冷冷說道:“煦兒,你莫要忘了,哀家垂簾聽政這些年,兢兢業業,從未有過一絲懈怠。
這大宋的江山,能在諸多風雨中屹立不倒,哀家功不可沒。”
趙煦看著高太后,目光中滿是懇切:“皇祖母的功績,孫兒銘記於心。可如今局勢不同往昔,西北叛軍勢大,朝堂人心惶惶。
孫兒身為皇帝,若不能在此時挺身而出,又有何顏面面對列祖列宗,面對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