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經典春晚小品> 第四章 衛人弒君(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章 衛人弒君(三) (1 / 2)

三、

周桓王繼位後,深感鄭莊公的專權霸道,已經對周室江山構成威脅。另外周桓王自小知道作為太子的父親不能貼身侍候祖父,其中原委就是鄭武公懷疑平王。所以父親的命運都是鄭國所為,父親積怨在胸抑鬱而死的這筆賬當然要記在鄭氏家族的身上。這個親歷國事的姬林早就仇視鄭氏家族了。繼位之後發現虢公是個人才,為人隨和、處事周正,不像鄭氏父子假公濟私、心懷鬼胎,處處都在鑽朝廷的空子。於是與周公黑肩商議撤鄭莊公的卿位由虢公擔任。周公黑肩提醒周桓王,鄭氏曾三世勤政於周王室,是不是要考慮一下手下留情。周桓王主意已定,便召見鄭莊公,直抒胸臆。

這一來就得罪了鄭莊公,莊公悻悻然拂袖而去,嘴裡說“臣久當謝政,今天就此拜別。”出門卻說“姬林這孺子忘恩負義,不可輔佐。”

從此再也不面聖納貢,並派祭足挑釁周王室。這個祭足巡視到周、鄭邊界。先是派人向邊邑部落首領溫地食邑大夫稍口信說:“今年鄭國又有災情,糧食不夠吃,汝等可否借我糧食千石。”

溫地食邑大夫見祭足要借糧知道祭足不懷好意,就回話說:“溫地屬於周王畿,沒有天子指令不可隨意借糧。如確實鄭國遇到災荒,就請鄭國國君向周天子借糧,我一個地方官吏無權借予鄭國糧食,況且也無那麼多糧食。”

祭足見溫地大夫拒絕借糧,祭足便開始了自己的真正主張。這個季節正是二季麥收時候,糧食不就在眼下嗎?我為什麼要與你商量,無非是來個先禮後兵而已。於是便命令大軍各備鐮刀,明火執仗搶收溫地的正成熟的麥子。

溫地食邑的大夫不曾想到祭足如此悍匪一般搶劫。想驅逐悍匪卻見鄭國三軍同時出動,一部分軍士收麥,一部分軍士保護,隨時準備迎戰。溫地食邑大夫哪裡見到這個陣勢啊,心想就憑自己溫地那幾個家丁怎麼抵擋的了那強勢的鄭軍。只能眼睜睜看著祭足大軍收麥。收了周麥子,祭足並未甘心,又屯兵邊境三個多月,等待溫地的早稻成熟,就要下手搶收溫地早稻的時候。卻見周已出重兵來到溫地,予以保護。原來溫地食邑大夫早把鄭國大軍搶收麥子的事情報於周王室,周桓王十分惱火於是王室點兵力守。祭足見周王室陳兵邊境,知道想收早稻絕不像收麥那樣輕鬆了。祭足就讓大軍化妝成百姓潛伏於溫地,趁夜間搶收早稻。自己則親率大軍前往接應。

祭足的大軍搶了麥子又偷了早稻,讓溫地百姓叫苦不迭,上報於周桓王。這樣一來周桓王對鄭國徹底失去信心。每當諸侯朝聖周桓王就歷數鄭國罪狀,雖然沒有揭竿而起與天下諸侯同仇敵愾對付鄭國,卻已經表明了對鄭國的強烈不滿意向。

州籲剛剛即位,就任石厚為相。石厚自幼從州籲,此刻正如魚得水。由於州籲弒君又弒國母,暴戾專權,所以衛國人上下沉默不語,卻從心裡不擁護他。只是滿朝大臣皆懼其暴虐,擔心全族安危不敢輕言。

州籲心不託底,需要有戰績贏得百姓使用者,這也是他自幼喜歡帶兵打仗性格使然,在州籲看來要贏得周邊國家重視並真正能把他當作國君,就要出一次風頭,讓周邊國家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權威,於是他找來石厚商議如何試量自己征伐他國的能力。

石厚說:“鄭莊公曾以追剿其弟姬段後而犯衛國,現在被周桓王辭去卿位,他對周桓王耿耿於懷,每每得罪,對鄭國下手正是時機,如果說主君欲討伐也只能討伐鄭國方能說出理由。”

州籲說:“鄭國先滅鄶國、後又滅了東虢、胡國,正是強盛之時,再則鄭、齊兩國是友盟,討伐鄭國,讓衛國面對兩個中原大國,怎麼能取勝?”

石厚說:“現在任何一個國家要攻打另一個國家都需要聯合多個國家一起參戰,不能依靠一國之力來討伐。況且鄭、齊兩國聯盟,一南一北,聯合夾擊對衛國來說就是很危險的事了。要攻打鄭國就要造輿論說鄭莊公欺上罔下目無朝廷,殺弟囚母,作惡多端,讓其他國家明白討伐鄭國就是替天行道。將資訊傳遞給齊國,這樣齊國就不會因我衛國攻鄭而動兵。現在與天子異姓之國以宋國為大,同姓之國中以魯國為尊,主公欲攻打鄭國必須派人說服兩個國家出兵這是其一,另外周天子與鄭莊公素有摩擦衝突,臨近陳、蔡兩國一定知曉,因為陳、蔡兩個國家一向順從孝敬周天子,說周王室與鄭國不和而討伐鄭國,兩國即會出兵,如能五國會師,怎麼會征服不了鄭國。”

州籲想了想說:“宋、魯是大國出兵會很難啊。”

石厚說:“我聽說,魯國國君魯隱公比較弱而公子翬獨攬軍權,主公可拿出國寶來賄賂姬翬,如果姬翬想要出兵,魯隱公不會阻攔,魯國出兵並非難事。至於宋國可派一人遊說即可。”

石厚推薦了一個叫做寧翊的人去遊說宋國,臨行前又當面叮囑了一番。其餘事宜皆有石厚料理。

卻說這個寧翊,為人一臉忠像卻會搖唇鼓舌,會說會道,臨行石厚又教之如何把握宋殤公的致命問題,寧翊輝縣點頭。

寧翊到了宋國開門見山地述說來意衛、宋聯盟攻打鄭國。

宋殤公迷惑不解,他想了想說:“鄭莊公雖然對周王不敬,也有些邊境上的挑釁事件發生,但宋鄭一向和好,多年睦鄰相安,我宋國怎麼可以隨意去攻打它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