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汗是當空皓月,孩兒眼界不足,但憑父汗做主。”
黃臺吉並不認為現在是考校他的戰略水平,思考之下便做出回答。
奴兒哈赤表情沒有變化,揮揮手,“去吧~”
看著黃臺吉遠去,他才長出一口氣,似乎瞬間蒼老幾歲。
狼崽子們一旦長大,便有了撕咬的心思……
……
……
明軍大幅加快了備戰進度,要麼適應環境,要麼彼此熟悉。
方書安也忍不住跟著李盡忠他們去下邊隊伍訓練。
之前一直忙於造水泥,都沒注意過軍隊裝備。現在看來,終於明白為何明軍身為世界最早火器化的軍隊,最後卻輸給八旗冷兵器。
李應祖整合了其餘潰兵,掌管的隊伍從千人變成一個營,三千多人,不過職位暫時還是千戶,沒有正式任命。
這些不重要,事急從權,後邊補上就是。
鴉鵠關一戰,李如柏軍損失大量軍官,李應祖的表現足夠證明其有能力成為更高指揮官。
現在他手下的編制大約是車營的配備。裝備參考戚繼光編練的車營,但是又有些變化。
戚繼光車營當中,鳥銃有512支,佛郎機有256支。
眼下李應祖所部為北軍,北軍有個特點,不愛用新式裝備,加之佛郎機不夠多,因此裝備1000支三眼銃,300餘支鳥銃。
其他北軍也都是類似配置,他們認為有1000三眼銃搭配上虎蹲以及其他火炮形成的火力網,足夠對付建奴。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忽視了一點,佛郎機的射程足夠遠,在百丈仍有殺傷力,鳥銃的距離也不近,並且侵徹效能足夠。
奴兒哈赤為了提高八旗兵防禦力,在赫圖阿拉開有綿延數里的鍛造廠,日夜打造盔甲兵器,質量精良,可以說比明軍大部分軍隊配置的盔甲效能更好。
北軍沒有佛郎機,鳥銃數目也少,裝備的是適合近戰的三眼銃,然而它的有效射程躲在十丈以內,距離遠之後根本無法侵徹八旗重甲。
讓他們騎兵衝到身邊之後,只有被砍的命。
按照眼下配置,即便熊大用兵如神,也難以在兵器上佔便宜。
虎蹲搭配三眼銃對付裝甲弱些的蒙古人或者倭寇好說,但是隊伍重灌的女真人,真的不夠。
方書安憂心忡忡的找到李應祖,後者正在忙著佈置整合任務,他們都是四處竄來的兵馬,大戰之前留給他們熟悉陣形的時間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