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哼銘> 第223章 持續發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3章 持續發展 (1 / 3)

看見張田餘的態度,方書安心直往下沉,難道說,在大明搞捐資助學還是有點太激進麼?

“怎得……有什麼不妥?”方書安問道。

“嗨,也就是你,換做是別人,我們鐵定認為他是騙子!”

“怎麼被認作是騙子,那是為何?”方書安有些不解。

經過他們一番解釋,方書安算是清楚了。

原來,在明代,雖然有著捐資助學的形式存在,但並不是直接透過現銀的形式。

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個書院大部分都是綿延數百年或者千年的書院。

場地基本上不是問題,還未有過全新建書院的先例。

而對於流傳有序的書院,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建築,而是可持續性的經費來源。

除去財政撥款意以外,更多的依靠學田。

從學田當中獲得的收入,才是書院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而學田的來源,則比較廣泛,有是當地官員罰沒的有問題田產,或者是絕戶田、有爭議田地等等。

除此以外,也有透過俸銀購買田產贈與書院。而高門大戶,大多也是以學田的方式進行捐贈。

所以說,直接收人銀錢的書院,還是很少見。

方書安這麼一來,雖然不能說是前無古人,但也算是鶴立雞群了。

透過他們的交流,瞭解到現在書院的主要資金來源後,方書安更加堅定他們新式學院的辦法。

學田確實是技術革新前最保值的手段,金銀珠寶,概莫能與之相比,畢竟,土裡能長出糧食,那是一直能創造財富的存在。

可惜,土地收到勞動力和技術水平的限制,因此創造出來的財富在現有的條件是也是有限度。

你不能指望一塊普通的良田,能創造出畝產千斤工業化時代稀鬆平常的資料。

所以,學田帶來的資金有限,作為過去舊式書院的資金來源或許馬馬虎虎。

但是,要是為技工學院這樣的新式學院提供錢財,那是遠遠不夠的。

不說其他,就是他要開展的各種初級工業以及實驗課程,靠種糧食換錢,得等到什麼時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