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坐在桌子前抓耳撓腮,張煌言跟張名振坐在他一左一右。
“黃兄你看,這是個拋物線,咱們四磅炮、六磅炮等等不同的炮彈有不同的拋物線的……”張煌言拿出一張表格,“拋物線的測定都在這個表格上,你找到對應的六磅炮。”
黃山用鉛筆沿著六磅炮畫了一條橫線,“然後呢?”
“然後咱們看橫軸,橫軸是距離,豎軸是角度,假設咱們炮兵距離敵軍三里地,三里下邊對應的角度就是25度,所以炮兵炮口就應該抬25度。”
“這跟三角函式有什麼關係?”黃山放下筆。
張名振搖了搖頭,“沒關係,因為澳洲人已經幫你算好了。”
黃山把筆一摔,“有表還做啥算數啊!不做了不做了。”
張煌言笑道,“其他人也沒好到哪裡去,就施秀才還稍微能跟得上。”
黃山轉過身來,“那以後咱們炮兵豈不是要招賬房先生跟秀才?我就覺得這張表,咱們那些打漁的大老粗也看不懂啊。”
“確實是這樣,秀才倒不至於,但至少要識字,還要粗通數理,光讀死書的酸子也不行的。”
張名振站了起來,“大家也累了,咱們出去走走吧,正好出去看看六到十組今天在幹啥。”
黃山揉了揉眼睛,“走吧,聽說今天是參謀跟幕僚的必修課,做地形沙盤,咱們沒有這門課。”
“澳洲人的沙盤我倒是見過。”張煌言回憶起自己在瓊州見到過的情景,金無恙的大辦公室中央就有一個,他曾經仔細地看了一下,大體上跟自己的認知相符合,但他不信澳洲人能做到百分百還原,畢竟在地圖都虛畫的時代,你要說服一個古人地圖地形可以按比例放大縮小几乎不可能。
黃山合上作業本,三人一同走到屋外,沙盤製作老師待的地方有一個幾十米高的小山坡,此處給學員們練習如何測量等高線,繼而製作沙盤。
“沙盤製作的前提就是要繪製等高線圖,你怎麼繪製呢,肯定不能憑空想象,地形地貌都是我們測繪人員一腳一腳走出來的。”講解老師正是原勘探專家老陸的嫡傳弟子李國饒,他身穿廣西山民的服裝,身邊所有的學生也都做邊民打扮。
黃山三人悄悄坐到了外圍,跟李國饒點頭打了個招呼。
“按照討逆軍的正式課程,咱們一開始要學的其實是民俗與民風,你們將來跟滿清作戰,肯定會深入敵後測量地形,在敵後工作,口音不對,飲食習慣不對,這些都可能造成測量失敗,甚至被敵軍俘虜,因此為了方便大家以後的工作,我先教大家一個簡易的方法,以後貴軍可以發動敵後反清志士進行測量。”
大家笑了起來,怪不得上這門課還得穿奇怪的衣服。
李國饒命人拿來兩根筆直的竹竿,約莫一米五左右的長度,兩個半圓尺,三根繩子,一根五米長度,另外兩根稍短,最後還有兩個小秤砣。
“來,你們兩個過來幫我一下。”李國饒拿起兩個半圓尺,“你們把短細繩從半圓尺中間的孔穿過去,將這一段打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