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紈與盧鏜二人最終不歡而散,而此刻遠在北方的京城,卻是一番別樣的場景。
深夜時分,京城內外最是昏暗,就連天幕間點綴的星光也無法撕扯開漆黑的帷幕。
猛然間,京城內的一處衚衕處,一點昏黃色的光芒亮起。
若是拉近視線看過去,便可知道那是一座轎子前懸掛著的燈籠。
而後像是約定好了一般,光芒由一點變成了兩點,三點,等到了後來,沿著正陽門前的大道,那星星點點的光亮已經匯成了一片。
那光亮就好似一條流動不止的光河。
那一點點的光亮,無一例外都是代表著一座座的轎子。
轎子上坐著的都是準備參加大朝的京官。
因為大朝的關係,正陽門已經提前開啟了。
那光河也就沒有任何阻礙的進入正陽門。
等到從正陽門出來之後,便進入了棋盤街。
這棋盤街處於正陽門和大明門之間,是個長方形的廣場,此刻用著木柵欄圍著,但是在白天的時候,倒是一片熱鬧的場景。
這個廣場的距離並不長,不過一盞茶的工夫,那些個轎子便紛紛停下了。
此刻,在眾多燭光的照耀下,可以看到轎子前方出現了一座三門洞的磚砌券門。
這是另一道門,大明門。
到了大明門之後,因為立著下馬碑,就必須要下馬,下轎了。
這大明門是整個大明國門的象徵,平常日子不得開啟,就算是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也沒有提前開啟。
轎子內的京官們,已經下了轎子,紛紛聚攏在一塊,也不說話,只是靜默著,每個人口中都含著一片參片,吊著自己的身子。
站在最前方的自然就是內閣的閣老們,嚴嵩,徐階等人都站在最前方,其他文武百官則是綴在他們身後。
他們在等鐘聲的響起,準確來說是景陽鐘的鐘聲。
景陽鍾安在玄武門城樓處。
這玄武門位於紫禁城的北部,與地安門北的鐘樓,鼓樓,並稱三樓。
除了安放景陽鍾,還有更鼓,用以起更報時。
他們並沒有等多久,約摸著半柱香的工夫,一道接著一道或急或緩的鐘聲傳來。
這鐘聲跟早晚的鐘聲不一樣。
而且因為距離的關係,這鐘聲傳到這大明門前,早已不復清脆,取而代之的是沉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