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筆趣閣> 第四五四章 膽大包天(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五四章 膽大包天(下) (1 / 4)

李評本能地感到這封奏表是誣陷的,雖然程式上沒問題,韓琦上書分為兩種,一種是公開的上書,由驛站交給進奏院,進院院交給中書,或西府或御史臺,然後根據輕重再判斷是否交給皇帝。還有一種,那就是密奏,韓琦也有了密奏之權,那麼就要由門客將書奏帶來,再交給合門使,合門使交給皇帝。不過韓琦能說這種話嗎?所以他直接交到了御史臺。

李評沒有做錯,呂公著為難了。

若查吧,若是真的,韓琦那會很慘的。

若不查吧,韓琦興甲那是不可能的,不過出言威脅是逃不的,現在書奏又到了自己手中,到時候真相洩露,怎麼辦?

正是這種心理,可能在延和殿議事時,含糊說了一句,連趙頊都沒有太注意,只是傳到了王安石耳朵裡,這才有了王安涕泣告狀的故事。

所以呂公著雖沒有誣陷韓琦,但也確實是犯了錯誤,最少這麼大事,你是御史中丞,為什麼不上奏?

至此,所有替呂公著辨解的人,全部啞口無言。

但問題來了,為什麼沈惟恭要這麼做?

兩人下獄大理寺,先是沈惟恭承認是自己指使孫棐獻書。

然而不久,沈惟恭立即翻案,司馬光喜歡揚名,每一文章出,或信,或書,那怕是奏章,都喜歡派下人流傳到井坊之中。孫棐便詐書司馬光陳五章的奏疏,上面有了韓琦這句話。然後將它拿來給沈惟恭,沈惟恭以為是真的,便讓孫棐交給合門使李評。結果孫棐直接冒充韓琦表奏,又用韓琦門客身份,將它交給了李評。

這純粹是用孫棐做替死鬼,翻案了。

不過沈惟恭的背景很麻煩的。

他是宋朝開國名相沈義倫的孫子,沈繼宗的兒子。沈繼宗有三個兒子。惟溫、惟清、惟恭,沈惟恭是老小。

這個倒無所謂,宋朝立國一百來年了,權貴子弟不知道有多少,不要說沈義倫,就是沈繼宗都死了四十多年。

這些權貴子弟只有極少數有了出息。絕大多數已經默默無聞,比如趙普有許多後人,現在仍有許多後人擔任著官員,但這些都是低層官員,能有多少影響力?

僅是王巨裁減軍器監。就不知裁去了多少權貴子弟。

但麻煩的是沈惟恭還有一個姐姐,那就是宋真宗的沈貴妃。沈貴妃也不要緊,宋太祖與宋太宗妃子不多,但宋真宗與宋仁宗都有很多嬪妃。這些嬪妃得有多少親戚?

然而麻煩的是這個沈貴妃老人家年近八十,還活著。人去人情去,人在人情在,這個沈貴妃都快成了內宮的活化石了。聽到了弟弟出事,馬上握著柺棍。找到了曹太太與高大媽,面對這個活化石,即便傲傲的高滔滔也要尊重的。

於是高滔滔又找到了趙頊。一再叮囑,查可以,但勿得用刑。況且沈惟恭本人也有六十高齡。

正是這種情況,沈家才得到翻案,而且盯的人多,連同孫棐。大理寺官員都不敢用酷刑,反正是死路一條了。僅是笞杖又有何,自己一死。家人還能得到沈家的庇護,於是孫棐死死咬緊了牙關。

這種情況審不下去了。

王安石也不會同意結案,若是這樣結案,無疑,孫棐是受人指使,誣衊司馬光與韓琦的。那麼會受那個人指使?

時間也讓人懷疑,它正好發生在孫覺上書之後。想一想孫覺上書能有幾個人知道?或者說是巧合,這也未免太巧了吧。

於是大理寺只好繼續苦逼地審著。

並且沈惟恭下獄,另一條路子立即暢通無阻,那就是皇城司,沒有沈惟恭操縱,大內密探也得以出動。在皇城司的盤查下,查出一件事。司馬光故意將他寫的文章傳於市井,包括他寫給王安石的三封信。這還是能公開的,不過皇城司的密探又查到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不但攻擊王安石,而且文語惡毒,署名就是司馬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