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瑛二那邊......”
“瑛二兄弟怎麼想,我不清楚,可親疏有別這還是分得清的,總沒有幫著外人攻訐自家姻親道理,我看寶玉還是停了此事的好。”
“我再想想......”
......
這日朝會之上。
首輔楊廷敬突然上表,奏請陛下早立太子,並擺明了旗鼓支援禮親王楊佋,朝中百官景從。
嘉德朝的儲位之議,從嘉德四年就開始了,原本還是兩王相爭,可自打楊儀出事,楊俟罹難之後,原本支援楊儀和觀望的官員,自然而然便倒向了勢力最大聲望最高的楊佋一邊,當然這少不了私下某些人的運作,但不管如何,楊佋的聲望在朝中可謂一時無兩。
舊派官員的抬頭,這是早在預料之中的,他們以楊景為首,自然紛紛跟附。清流一派,本就對誰上位沒有太大的執念,何況金代仁與楊景之間有了約定,也就順勢倒了過來。
唯有新政一系的官員,剛剛失去了魁首,還在手足無措之中,在朝中的聲音也弱了不少,這當然與傅東來和葉百川議定的儲存生力有關。
只是在這種時候,被兩系官員夾擊,新政一系的官員顯得勢單力孤了許多。
嘉德平靜的目光高高俯視向楊景,內心卻在遏制著殺意。
傅東來才剛剛被罷,楊景便已坐耐不住了。
“此事朕早有議定,既無嫡,則選賢,諸位皇子機會公允,方不失為君為父之責,且容後在議吧。”
嘉德想將此事擱置,可楊景顯然不願就此作罷。
“如今諸皇子中,年歲最長者莫過於禮親王,任事最多者莫過於禮親王,內外交贊者同樣無出於禮親王,如此賢王,儲位可定,陛下這也是天下臣民的心願,望陛下早立儲位,以穩社稷。”
“請陛下早立大位,以穩社稷。”一眾官員紛紛跟附道。
“怎麼,你們這是逼朕來了嗎?”嘉德龍顏大怒道。
“臣等不敢。”
“不敢?既然不敢,那就容後再議,誰若再提,斬!”
百官暗中看向了班列前方的楊景。
楊景同樣明白,能有今日的局面,那是因為傅東來不在,皇帝失了一臂,若錯過這個機會,只怕又生波折,只是皇帝終究是皇帝,旁側還有葉百川等人身居要職,若一味強逼,對他們來說同樣是一種冒險。
思及如此,當下便又暗中向一人使了一個眼色。
“臣,副都御使龐韋,彈劾傅東來擅權專政,矇蔽聖聽,私結朋黨,排擠異己,構陷忠良,以圖不軌,謀逆之心人盡皆知,臣請陛下治傅東來謀逆之罪,抄家下獄,以正綱常!”
緊隨其後,通政使也走了出來:“山東巡撫、福建按察副使、浙江左右參政、南京戶部尚書、南京禮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等大小數十名官員,彈劾傅東來私結朋黨,交通內外,苛政地方,以新政之名打壓異己,借抄家之口大肆斂財,比之王莽、董卓無二,請陛下治傅東來專權謀逆之罪,以正綱常!”
“請陛下治傅東來專權謀逆之罪,以正綱常!”
眾人山呼,以泰山壓頂之勢勢要治傅東來於死地。
既然不立太子,那就要殺傅東來,二者只能選一。
“傅東來是王莽?是董卓?你們把朕看做是平、獻二帝了嗎?還是說傅東來主政這四年,滿朝之上都是瞎子、聾子,沒一個人敢說實話的啞巴,如今傅東來被罷官了,你們說他謀反,早幹什麼去了!”
“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