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聊勝於無吧,有總比沒有好。
這樣的結構使得安全區內部儘可能的儲存了部分自由與活躍的氣息。
這也導致新加入的倖存者很能在短時間內融入安全區內部。
不僅是因為他們本身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安全區內的環境,還是因為原本安全區內的倖存者們很難適應一位新成員突然間加入到他們的生活。
任何個體在進入某個集體前都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適應的。
“所以兩個多月時間了,新加入安全區內的新同胞們沒有完全融入安全區內部的環境,這是有問題的。”
再檢視一下安全區內部的情況。發現現在安全區現在是大問題沒有,小問題不斷後。
楊天明決定先從新成員的適應與新成員學習知識,承擔安全區內某個工作崗位的事物開始。
“比如……居委會?”
居委會,全名居民委員會。
在某個說出來就會被和諧的地方,通常都是幫助內部居民處理矛盾與關係的組織。
雖然在那個說出來就會被和諧的地方所發揮出的作用不大,但楊天明可以藉助這一個框架,自己搞一套組織。
畢竟仔細想想, 居民委員會的制度還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況且楊天明現在需要最有效的將安全區內的人們調動起來。
這在工作上有[勞動部]的工作人員們進行管理,那生活上就再安排個居委會之類的吧。
“[守護],你去篩選一下每個居民區內部人員生活的情況,按照日常行為、人際關係、對人態度、個人才能……這些方面進行篩選,篩選出其中一百個歲優秀人,並編出名單交給我。”
處理完這件事情,楊天明大手一揮,開始安排起學習的事情。
學習是人類文明存在、延續、進步的重要途徑。
可以比較爛,但不能沒有。
況且楊天明早在一開始就儘可能的在安全區內鑄造一種積極健康的學習氛圍了。
現在經過一年時間的沉澱,楊天明覺得是爆發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