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部眾人走出據點。
馬三寶開口說道,叫二部隊友留在據點內策應,虎子笑道好兄弟應同進同退,蘇亦晴巧笑倩兮,然並無退回之意。二部餘眾見二人如此,紛開口道同進同退。
馬三寶高笑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死生契闊,與君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承蒙眾位兄弟不棄,那今日我等劍指貪狼,血灑疆場。”眾人聞言熱血激盪,齊聲高叫道“劍指貪狼,血灑疆場。”
眾人齊出,與海山十八會相聚數十丈停步。對面,海山會三十多人,皆是身形魁梧的大漢,乘著寶馬良駒,手執兵器,在烈日下散發森然寒氣。二部眾人踏步而出,氣勢矮了五分。
馬三寶高叫道:“海山會諸位豪傑,不知何故造訪我蘭新開拓者據點?”對面一鐵塔大漢越眾而出,大笑道:“少年人,膽氣不小,敢引人與我海山會對壘。不過開拓者無人了麼,派得你們這群幼子頑童前來送死。”
馬三寶沉聲:“開拓者從無貪生怕死之徒,上至垂髫老叟,下至黃髮孩童,皆是熱膽忠義之輩。海山會威名我等素來聽聞,只不過菊曳一貫貧敝,倒不知如何叫海山會諸位瞧上眼。”鐵塔大漢前行三步,哈哈大笑道:“小小年紀,倒是有勇有謀,想從我聞仲口中套話,還得多在江湖上多闖蕩幾年。今日,菊曳據點將雞犬不留。”
馬三寶心知海山會這叫聞仲的頭領絕非危言聳聽,優柔寡斷之輩,高叫道:“各位師兄弟,攔住海山會眾魁,蘇師妹回去報信,我來會一會。”說罷直撲聞仲而去。
聞仲喝道:“好膽。眾弟兄,拿下開拓者,血洗菊曳。”手執鋼刀,與馬三寶鬥在一處,餘眾將二部隊員團團圍住,結陣廝殺。
聞仲鋼刀連擊,勢大力沉,再加之他本就天生神力,每一刀都有如千斤之力,將馬三寶震得連連後退。
聞仲的刀法換做“幾人回”,是海山會一位使刀的老師傅所創。這一路刀法源於“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老師傅年輕時也是一代豪俠,可惜鋒芒畢露,故而引得仇家暗害,害他不成,卻令他痛失愛妻愛子。因此他心灰意懶,創造出這路刀法。
“幾人回”並不算的什麼精妙的刀法,一共一十三招,招式簡單,少有巧變。然這路刀法的精髓便在“幾人回”這三字之中,江湖未有幾人回,皆墮愛恨情仇中。因此幾人回的刀法以失之一切的無畏之哀生不顧一切之勇,一勇破萬法。
聞仲的刀大開大合,每一招皆以無畏無敵的信念使出,充斥著暴烈的霸氣。他一口氣連使一十三刀,三寶意未有防,接下後只覺手臂發麻。一口真力遊蕩,麻漲之感漸去。見一十三招“幾人回”未傷到敵手,聞仲舉刀又至,仍又從頭到尾使了一遍。
另處,二部眾人被三十多個海山會之人包圍,落入頹勢,雖然蘇亦晴走脫,往據點求援,只是馬三寶心中不知蔣仕官是否會率眾前來救援。他佯攻數招,逼退聞仲,大喊道:“虎子,帶眾師兄弟突圍。”。
虎子正和一人纏鬥,聞馬三寶呼叫,抬眼見眾位師兄弟身上帶傷,大喊道:“眾位師兄突圍!”說罷當先開道,向海山會包圍薄弱處攻去。海山會人笑道:“想走?”陣型變換,幾人往薄弱處救援。眾人拼鬥一番,二部眾人拿海山會無法,虎子叫道:“寶哥,點子扎手,扯不呼。”
馬三寶邊與聞仲過招,偷眼瞧去,果見二部眾人被海山會圍困不得出。他高叫令眾人堅持,手中長劍愈發凌厲,往聞仲要害處而去。聞仲表面粗獷,內心細緻,他見海山會已操控局面,回刀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