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嘛,烏斯藏的那些土司,對中原朝廷也是很不服的,從來都只是名義上尊奉大明為正朔,但也僅此而已,大明一點實控好處都撈不到。
但現在好了,因為從六年前到三年前,噶爾丹在青藏陸陸續續四年的瘋狂征服殺戮,凡是不臣的土司貴族都被他殺得差不多了,在噶爾丹征服過程中,直接被殺死者就達到了數十萬之巨,堪稱血腥雷霆手腕。
明軍如今再來反過來洗一遍,再把忠於噶爾丹的統統殺光,最後剩下的阻力就小得多得多了,殺完後簡直就要出現權力真空。
這實在是一個千載難逢讓敵人的敵人先拉仇恨的妙招——只不過這裡的敵人的敵人並不是朋友,是三方都互為敵人。
明軍一路猛進,不過半年時間,就拿下了青海大部分地區。過程中,明軍一線將領還耍了一點小伎倆,
比如遇到青藏土司看到王師來了之後、準噶爾的騎兵被吸引走,自己的駐地空虛,然後他們就想自己起兵復國,這樣他們復國後就可以繼續對大明名義上稱臣,而不用事實上被大明派官員治理、改土歸流了。
但大明怎麼會讓他們的想法得逞?凡是聽說有自己起兵復國的,那大明就立刻按兵不動,跟前線的準噶爾騎兵相持。
反正青藏高原打仗本就辛苦,漢人士兵都是平原來的,氣候不適應水土不服要多休息兩個才能繼續往海拔更高地區推進,也是很應該的。
然後準噶爾騎兵一看明軍沒逼上來,而後方老巢起火了,只好急吼吼折返跑疲於奔命,回去把自行起兵復國的烏斯藏土司們攻滅震懾。
明軍等準噶爾人和烏斯藏土司兩敗俱傷後,再“適應了高原氣候”,繼續往前收拾殘局搶人頭。
總之就是一句話,凡是不主動給大明當狗的,那就去給閻王當狗好了。
小康二十三年,青海問題徹底解決。小康二十四年、二十五年,藏地也徹底解決。明軍按照這個政策,穩紮穩打,一路把大明的疆土理論上推到了喜馬拉雅山,推到了尼泊爾。
隨後,大明也設定了駐藏大臣,統籌青藏高原地區的事務,並且在青海開始逐步改土歸流。因為反明反噶的兩派土司貴族統統被殺絕,這個過程就非常順利。
這些事兒歷史上清朝都沒有做成(清朝設了駐藏大臣,但沒能改土歸流),就是因為平行時空的清朝跟準噶爾部的廝殺征戰持續了太久,
以至於清軍打回來時,準噶爾人已經在青藏佔領了太久,當地人反抗準噶爾的那代人早就沒了,後人都被磨平了,對準噶爾形成了認同,清朝要再洗回來就很難。
而現在的情況是,明軍就逮住準噶爾滅青藏後不到五年回來洗,還洗得那麼有章法,這就讓阻力幾何級數下降,一切顯得更加水到渠成。
……
明軍花了三年時間,把高原問題徹底解決,把準噶爾的國土面積直接削走了將近一半,還持續給噶爾丹放血。
到了小康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87年。按照原計劃,徹底解決高原問題後,終於可以給久戰多年不得消停的所有韃靼人以最後的統一總攻。
然而,就是在這一年,噶爾丹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末日將近,於是出於恐懼,進一步竭澤而漁搜刮財富向他的羅剎國盟友買軍火、求援,
並且他進一步向羅剎人宣揚了唇亡齒寒的道理,甚至擺出了“對羅剎稱臣附庸”的狗急跳牆保命招數,實在是無恥至極。
於是乎,羅剎人貪圖噶爾丹的許諾,加上羅剎人自己想往東擴張,最後還是提前爆發了跟大明在黑龍江以北地區的雅克薩之戰,以為對大明的牽制。
好在青藏問題已經徹底解決,大明好歹可以從西南高原用兵問題上撤回來一部分國力,以應對東北和西北同時出現的兩場戰爭。
羅剎人一開始也沒想給噶爾丹賣命,他們只是想趁火打劫,讓明軍承認“黑龍江以北的土地全部是羅剎國的,只要你們簽訂條約,承諾這個事情,那麼我們就不再跟噶爾丹結盟了,還會斷絕給噶爾丹賣槍炮的軍火貿易,讓你們後續消滅噶爾丹消滅得輕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