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大明怎麼可能承認黑龍江以北土地都是羅剎國的?就算是為了消滅噶爾丹、怕同時樹敵多個而虛與委蛇,那也是不行的。
你要戰那便戰,同時對付兩個敵人又如何!
於是朱樹人就吩咐前線都已經垂暮之年的李定國和鄭成功,兩人分別負責一個方向。
李定國負責西北,對噶爾丹。
鄭成功從大同、張家口一帶調往東北,對付羅剎國。
大明有這個國力,同時打贏兩場戰爭!
出兵之前,朱樹人也秘密給了鄭成功提點,告訴他:“羅剎人在遠東的部隊不足為懼,因為他們要遠涉萬里來這兒跟我們打,我大明的後勤就算困難,但羅剎人只會更困難。他們還完全沒有水路水運可用,一切都要靠馬匹遊牧運輸。
所以,羅剎人就算將來要跟我大明長期死磕,也不會一直在外東北跟我們死磕的,只要殲滅他們幾支部隊,把他們的定居點落腳點都滅了搶了,他們就只有往西回退整整六七千裡,選擇從哈薩克中亞草原南下、跟噶爾丹合流打我大明。”
鄭成功一想,王爺的教誨果然很對,羅剎人要指望從歐羅巴運兵到外東北跟明軍打,那可是要經過一萬兩千裡的。而從歐羅巴運兵到中亞哈薩克,只有六千里。
羅剎人又不傻,如果一萬兩千裡這一路註定失敗,後續增援肯定也只能往六千里那一路堆。
而歷史上清軍在雅克薩之戰打得那麼拖拖拉拉窩囊,完全是因為清軍在入關後廢棄了火器科技的研發,還在用老式紅夷大炮。以至於完全無法面對羅剎人在雅克薩周邊弄的西式新型防炮要塞,也敵不住羅剎人用歐洲槍炮守城的殺傷火力。
但這一切,在鄭成功的明軍面前,根本不是問題。不就是一些稜堡和大炮麼?讓沃邦總兵教教他們什麼是正宗的稜堡攻城法!什麼是正宗的爆破彈攻城臼炮!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只有數千人規模的羅剎遠東部隊,最終被明軍痛殲。
羅剎人還不服輸,覺得有很多偶然因素,還想嘗試第二把。
於是又從歐羅巴花了一年時間,慢慢調遣大軍沿途補給過來的,足足弄了一萬多軍隊,算是把老本都搭上了——
倒不是說一萬人的軍隊對羅剎國來說有多大規模,而是萬里遠征這種作戰形態,一萬人到遠東,半路上何止五萬十萬人提供後勤。又何止是數萬戶沿途貧民、和被奴役的韃靼牧民,被弄得家破人亡。
可惜,羅剎人大耗國力拼死湊出的一萬多遠征軍,最後還是被鄭成功算計了。
鄭成功在剛剛接觸新一波來襲敵軍主力時,還假裝防備不足、沒有預料到羅剎軍的主攻方向,然後在黑龍江北岸“丟盔卸甲”,敗退留了一些物資給羅剎人。
羅剎人一看就地得到了補給,甚至還繳獲了一些明軍倉促撤退時留下來不及燒燬的小船,那些殖民掠奪者的貪婪本性就又被點燃起來了。
他們看著黑龍江干流南岸肥沃富饒的土地,一想到只要渡江搶一把大的,就能以戰養戰,他們便毫不擔心這是誘敵之計,直接渡江了。
誰知,當時正是小康二十七年夏天,黑龍江水量豐沛,可以通航。
結果羅剎軍隊全軍渡過黑龍江不久,就發現明軍的北海艦隊,居然早就從枯葉島和廟街那兒的黑龍江入海口迂迴入江、然後趁著羅剎人渡江後過來斷其歸路。
看著水量濤濤的黑龍江,看著一堆24炮到38炮的風帆護衛艦直接開進內河斷絕歸路,羅剎軍隊士氣大崩。
明軍埋伏在南岸的主力也及時收攏包圍網,最後只是付出了伏擊戰場周邊一個縣城、幾個鄉鎮被羅剎軍破壞劫掠燒燬的代價,就把一萬四千人的羅剎遠征軍主力徹底斬盡殺絕。
這一戰著實讓羅剎人傷筋動骨,此後數十年再也不敢正眼看覷黑龍江流域,甚至連瀚海周邊都不敢來了。明軍也徹底就此掌握了對漠北蒙古,以及周邊適宜人類居住地區的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