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國姓竊明> 第438章 大結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38章 大結局 (3 / 3)

他自己是不怕的,畢竟也是六十年之天子,積威甚重,無人敢質疑。

但也因為他活得太久,他幾個大兒子也沒他長壽,必須找最小的幼子繼位了,估計繼位時至少也是四十好幾了。他怕自己的小兒子將來鎮不住。

於是乎,在朱和坦八十歲那年,正式退位當太上皇前,他下令徹查了幾十年來的鐵路各案,

最終發現好幾任戶部尚書、內務府總管,都是涉案數千萬兩甚至更多,都是吃的鐵路、運河建設款項和經營款項。

這些被抓出來的傢伙,當然遭到了清算,也吸走了不少仇恨。

而朱和坦痛定思痛,終於決定以後的大明新君,只掌握軍權和外交權力,負責保衛國家和對外代表國家。

而內閣負責其他民政內政、工商建設財稅,立憲明確,皇帝以後就不管這些了。

但內閣必須給皇帝交足全國的軍費、軍糧、軍需,全國的武裝力量的軍餉和用度,還是由皇帝名義發放的,他們也只向皇帝效忠。

這也算是被一連串的鐵路案倒逼著,走上了一條類似於普魯士和德意志霍亨佐倫帝國的區域性君主立憲之路,或者說是“二元君主制”,大明皇帝的交權程度,還是遠遠要比英吉利國的君主要輕。

但這樣才符合歷史的本來趨勢,因為華夏畢竟是有長久的專權慣性的,皇帝要是連軍權都交出去,那根本不可能活得久,只會天下大亂。

能完全不過問民政和工商建設、讓內閣選賢治理,已經是大明的極限了。如果有確鑿證據這個內閣非常貪,還做不好事,那皇帝也能用內閣來平息民憤。

大明的權力結構,最終總算是靠著這一招,長久穩住了。

而大明提前主導了工業歌命之後,隨著技術的溢位,西方模仿者多多少少也會學到一些,並且加速全球的歷史程序。

到朱和坦晚年,大約是1750~1760年代了,歷史上西方這時候應該在打七年戰爭,但實際上西方早就已經完成了新一輪的洗牌。

這時候連米國都已經建國,擁有了英國在北美的十三州。

法國反而根本沒等到路易十六上位,他爺爺路易十五都沒撐過工業歌命輸出的浪潮,直接被迫服軟改革,只是沒有歷史上法國大歌命和拿破崙戰爭那麼血腥罷了。

整個世界,被大明這個工業歌命的火車頭,帶得胡亂狂奔,各自爭奪。

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時,地球上便沒有了無主之地,所有殖民地基本都被列強瓜分完畢了——當然,大明本身就是其中最大的列強,或者說是“一超多強”中的那個“一超”。

一代一代無數的歐美留學生,為了富國強兵,為了防止落後捱打,前赴後繼遠渡重洋來大明留學。

能進南大最好,進不了浙大北大也還可以。這些人有很多學成後回去建設祖國,但也有至少一半以上直接背叛了祖國,留在大明找有前途的工作過好日子。

(大結局)

——

新書《舍弟諸葛亮》,歡迎收藏,求票求追更,求增加活粉數,拜謝。

後面有附彩蛋章給出大明最終地圖,如果刷不出來的話,也可以看這一段的章節評論,我會在評論裡再貼一遍。

新書《舍弟諸葛亮》已經開了一週了,目前三萬字。歡迎收藏,求票求追更。這邊完本了,就全力寫新書了。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