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陳勝的人生推演> 第一百五十二章 法家的孝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二章 法家的孝道 (2 / 6)

一夫攜五口而治百田。

這就是秦國法家最喜歡的家族社會。

而秦國的重稅,一直讓秦國的百姓維持在溫飽線上,想要吃飽就只能努力耕田作戰。

種田和作戰,才能讓秦人吃飽和過上好日子。

秦國人作戰英勇的原因就是為了吃飽和過好日子種更多的田。

普通百姓為了吃飽還需要努力拼命,那麼年老失去生活能力的百姓怎麼辦?

這就造成了一個社會問題。

秦人老無所養。

兄弟分家,造成了普通百姓家庭沒有大宗族那樣的抗風險能力,每一個壯年勞力,過的都是極其辛苦。

天下亂戰之時,就很少看到有六國百姓逃亡秦國。

既然秦國的百姓活在溫飽線上,那麼供養失去生存能力的老人就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那麼秦國法家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呢?

秦法在諸國法律之中是最為嚴苛的,同時它還有詳細的條文來解釋其中的各種問題。

但是在法家社會之中,愚民是基本法則之一。

法家向來認為百姓越弱,國家就越強。

當今齊國之中能夠出現很多的學院,是因為齊法家沒有對齊國朝堂形成絕對的控制。

愚民政策就是讓百姓不要思考。

這樣就不會讓百姓對繁重的勞役進行思考,最後形成法抗力量。

秦國社會曾經出現一個現象。

無論是反對秦法,還是吹捧秦法,都被懲罰了。

表面原因是看起來很高大上,公平什麼的,根本原因就是不願意百姓思考。

無論是貶低還是吹捧都是要動腦子的。

愚民的後果就是造成了百姓不懂秦法的詳細條文。

雖然在秦法之中,也有規定,百姓有權利詢問法律規則,甚至百姓所問的規則也要記下來,上報到更高階的地方。

但是這有什麼用,在百姓之中,依然是很多人不懂法。

詳細而嚴密的法律,只會造成秦國街道上全是受刑之人的後果。

秦國的法家在這個基礎之上,對孝道立法。

但是百姓根本就沒有能力奉養老人,秦法之中也有連坐與舉報的制度。

後果可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