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齊國國內的情況稍微好一些,但是也只是相對來說。
當年聖皇變化,雖然強齊,但是也埋下了隱患。
陳勝思考著將齊國國內的情況,對比之前秦國的情況。
剩下的怎麼寫,也想到了。
陳勝思量片刻,筆下飛速運轉。
“善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尹尹以堯舜之道為殷國基,子孫紹位,百代不絕,商鞅以重刑峭法為秦國基,六代而奪,刑既嚴峻以,有作為相做之法,造誹謗,增肉刑,百姓齋慄,不知所措手足也…”
陳勝從商君變法說起,對法家在人道的影響開始整體的敘述。
洋洋灑灑數百字之後就開始寫法家在孝道方面的過失。
“《春秋》之法,君親無將,將而必誅,故臣罪莫重於弒君,子罪莫重於弒父,然秦法之下,子殺父,子不養父者比比皆是……”
陳勝書寫的時候,才氣在筆尖流轉,冥冥之中似乎引起了什麼。
才氣縱橫。汪洋肆意,陳勝沉入其中。
這些才氣與上空的才氣交融,第二朵才氣之花,在陳勝的上空顯現。
第二朵才氣之花,遠比第一朵才氣之花,凝聚的速度更快。
這頓時引起的很多人的注意。
“這是第二朵才氣之花。”
更多的人看的是陳勝的文章,他們都想知道陳勝寫了什麼。
畢竟陳勝是這些學子之中,志氣最高的存在。
到了此時陳勝的志氣高度,諸聖已經有了考量。
“這是要批判法家思想呀。”
陳勝的後半截文章一開頭,諸聖就看出來了。
臉色十分古怪。
陳勝之前的文章幾乎已經將他的偏向說得清清楚楚,但是到這裡筆鋒一轉居然開始說起法家,這是幾個意思?
這是想當牆頭草,還想兩邊討好?
不過這等聖者心思似海深,不會表現的太過。
畢竟他們都是歷經很多事情的人物。
不過暗中已經有聖者在交流了。
對於法家這個法今王的學派,很多顯學都是一肚子意見。
畢竟諸子顯學之中,儒家、墨家、道家都是崇尚三代之學,而法家是三王不同法,五帝不同理。
這次的行動,法家也沒有參與,明顯是和諸多顯學不是一個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