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回頭看去,原來是那個對校服過敏的蕭成儒。
“說。”
“先輩們基本採用的都是“疏通為主,圍堵為輔”的策略,比如著名的“大禹治水”,大禹所採用的方法,就是沿著低窪的地勢,動用大量人力開挖河道,讓河流沿著既定水道順勢進入大海。此計可以用在淮州水患上。”
先生聽了點點頭:“很好,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懂得取先輩的經驗運用到這裡,剩下的人呢?還有什麼別的想法嗎?”
“先生。”人群中又有人舉手。
“說。”
“據我瞭解,淮州之前的發展較快,百姓人數每年遞增。缺口就在淮州的江河。連年下雨導致沿岸百姓水生火熱,我們可以採用圍堵的方法增高水岸。修築起堅固的堤壩,使江河能容納更多的雨水。這樣能極大地保障了老百姓的穩定生活。”
“不不不。”人群中立馬跳出來人反駁:“如果按照以前的堤壩形式進行修築,不僅勞民傷財,而且進入汛期後又將重蹈覆轍,徒勞無功。”
“雖然繁瑣,耗資大,但是帶來的好處也是極大的。”有人也出來反駁。
先生道:“還有什麼計策可以用呢?”
這時,一個面如冠玉的書生道:“很久以前一個朝代的工部尚書曾獻計“束水衝沙法”,可以一用。”
先生道:“哦?具體講講。”
“就是收緊沿岸的河道,利用水流巨大的衝擊力,沖刷沉積在河床底部的泥沙,達到清淤防洪的效果。”
裴妄面不改色的道出方法。
姜妤若有所思的看過去,普通的學子對這方面的知識只瞭解個大概,能說出個一二三治理方法已經很好了,如果不是讀過大量書籍,對於此事是想不到此法的。
看來他除了每日鑽研聖賢書之外還有研究當下時事,難得。
黃明華在姜妤身邊突然高聲道:“先生,他們都在說淮州水患的問題,那我就說說汝寧乾旱的問題吧。”
“哈哈哈,好。你說。”先生捋捋鬍子道。
“乾旱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種,汝寧的氣候和位置都不好。故而,其一可以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將周邊城池的水可以調動起來。其二,植樹造林,營造防風林,廣種樹草,改善汝寧氣候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不錯不錯,答的條理清晰。方法也很中用。以上所有的方法目前我們朝廷都有在做。可是治標不治本,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都不被災害所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先生看著下面整齊的人群道:“各位還有什麼計策?可以直接回答。”
眾人在下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這還有什計策可言,目前能說的計策已經被說盡了。還能有什麼創新的想法。
“先生,我有一計。”
眾人齊刷刷扭頭看向姜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