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崔秀不管對方如何暗示,都表示,尊重老師傅的決定。
也就是說,只要老師傅答應,他這邊怎麼都好說。
得知了崔秀的意思,壓力就轉到了老師傅這邊。
想著兒孫和徒弟都來勸說自己,還有老妻也對著他哭訴,不管他名氣如何,總有走的時候。
等到時候,家裡還能靠誰?
老師傅思來想去,最終還是點了點頭,把願意去的子孫和徒弟名單,給了崔秀。
他知道,他這一點頭,雖然自己是沒有去南越府那邊。
但是,南越府那邊一旦有什麼事,肯定也是要找自己的。
畢竟,若是自己的子孫和徒弟出了什麼差錯,人家不會說是他那子孫和徒弟的錯,而是把這錯按在他的頭上。
就算為了自己不丟臉,他也得認真對待這次南越府那邊的造船。
畢竟,這是官家所要造的船隻。
當然,這件事福禍相依。
若是他的子孫和徒弟,把這次造的船好好造出來,那便是他們揚名的機會。
為了不讓子孫和徒弟丟了他的臉面,所以,這次跟著崔秀回南越府的,都是老師傅最得意的子孫和徒弟,務必讓他們一舉成名天下知!
造船的事,讓崔清源終於鬆了一口氣。
不過,組建水師的事,卻又讓他頭疼起來。
只是,這件事沒讓他煩惱很長時間。
在崔秀還沒帶著造船的師傅們回到南越府,崔清源就把兵源的事給解決的差不多了。
原因無它,多虧了劉虎去那青石縣,跟青石縣的縣令牛犇隨口說了南越府撫臺大人籌備建水師的事。
聽到這件事,青石縣的縣令牛犇就動起了心思。
因為開採石礦的緣故,青石縣裡的老少爺們,幾乎個個胳膊上都有腱子肉。
就連那些婦孺,也渾身有一把子力氣。
因為之前建土樓需要大量石頭的緣故,劉虎沒少跟他有交集。
可是,這石頭的買賣,到底一年也做不了幾回。
也是寧家建土樓,需要的石頭太多,把牛縣令的胃口給撐大了。
等到寧家的土樓建好,這一大筆的石頭訂單沒有之後,接下來,還不是每天的那三瓜倆棗的買賣石頭的訂單,讓牛縣令渾身不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