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除了先天智商有問題的人外,就算是普通人也不傻。
這樣簡單的道理只要是一個人在腦海裡過一下就能明白,自己去進貨價格高,臉難看,事難辦,搬貨損耗還要自己承擔。
而和南都這邊合作就不一樣了,非但進貨價格便宜,對方還能主動承擔運輸,直接送貨上門,更重要的是不僅負責運輸途中的損耗,還有補損產品的操作。
有這樣的好事,讓對方心裡暗暗動心,同時也有些疑惑,直接詢問他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有補損操作?
《第一氏族》
聽到對方這麼問孫耀良又笑了,他偷偷告訴對方其實這個補損操作一直是有的,畢竟這是易碎品嘛,如果沒有補損操作在銷售過程中扯皮不是很麻煩?
只是之前廠子是不和他們這些小店合作的,都是直接供應給供銷社和三大公司那邊,這些補損自然就給了供銷社和三大公司,而他們在收到補損之後當然不可能把這些補損給菸紙店共享,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和菸紙店收到補損一樣,難道老闆會把這些補損產品白白送給來買汽水的人喝麼?這不是一樣的道理麼?
孫耀良的這個解釋非常強大,對方稍一想就全明白了,當即連連點頭,同時又忍不住大罵之前的供貨渠道心太黑了,鬧了半天便宜他們全佔了,把所有風險全部轉到了他們頭上。
罵了幾句娘,心裡才暢快些,又看了孫耀良從口袋裡掏出來的筆記本,上面已經寫了好些菸紙店的店名,密密麻麻足有二十多家,看來孫耀良說的一點都沒錯,直供試點的名額有限,機會錯過就再也沒有了。
當即對方急忙詢問他是否也可以加入直供名單,這時候孫耀良先是遲疑了下沒有馬上回答,在對方焦慮的期盼中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把對方的店名,地址和聯絡人名字什麼的一一記錄上去。
終於趕上了,對方見此心裡鬆了口氣,可同時也皺起眉頭,因為他突然想到自己的店地方不大,100件汽水疊起來可是好大一堆,他那裡放得下這麼多?
鑑於這個問題,對方詢問孫耀良關於補損的操作是否可以變通,比如說他一個月進貨量達到100件的話給他一件補損,如果單次進貨數額算他實在有些困難。
對此孫耀良表示這個沒辦法,因為這是廠子裡的規定,所有出貨都是有正規單據的,他們銷售部接到訂單後開具單據,單據流轉到領導那邊簽字,有了領導簽字後還需要財務科那邊稽核,對單次進貨量達到100件的對應客戶做補損手續等等……。
這個流程很麻煩,不是孫耀良個人能控制的,其中還牽涉到了好幾個部門和領導,所以在這方面他也無能為力。
看著對方有些失望,卻有捨不得的樣子,孫耀良似乎有些不忍,偷偷給他出了一個主意,既然他一家一次進不了100件,可以和認識的朋友或者附近的菸紙店老闆合作啊,比如兩家、三家一起進貨,每家進30到50件左右,具體的數字他們自己商量,只要單次總數達到了100件孫耀良這邊就能按照補損操作送給他一件貨,這樣不就解決問題了麼?
聽到這個建議,對方眼睛頓時一亮,一拍大腿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他連連點頭表示贊同,都是這個圈子裡的人,他怎麼會不認識呢?而且附近的幾家菸紙店老闆都熟悉的很,和他們打個招呼共同進貨一點都不難。
畢竟南都的汽水價格便宜,從他們那邊進貨利潤要比供銷社和三大公司進貨多了不少,再加上對方還負責上門送貨,避免了自己去提貨的麻煩,這樣的好事想來他們也是接受的。
至於補損問題,完全可以不告訴他們嘛,自己不說他們怎能知道?何況之前從來沒有什麼補損,也沒必要提,這樣一來這個補損不就是成自己的額外收入了?
想到這對方興奮莫名,連連點頭表示同意,他告訴孫耀良自己能聯絡認識的幾家老闆聯合進貨,不過為了避免麻煩,希望孫耀良幫他保守這個秘密。
對此孫耀良一口答應,還很體貼地向對方詢問了他打算聯絡聯合進貨的菸紙店情況,並詳細記錄在了本子上。記好後,孫耀良拍著胸脯,告訴對方這幾家以後就是對方的了,他會和廠子裡打招呼,不管其他人家是否有關係還是有人介紹,一律不會答應對方進入這個直供試點內,只認你一個人。
如此夠哥們的舉動令老闆大喜過望,當即就和孫耀良約定最晚明天就給他打電話,告訴他具體的進貨數量。此外貨款問題也不用麻煩,就按照孫耀良提的到貨直接現金結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孫耀良夠哥們,他也不虛,大家按著規矩來。
笑呵呵地握手道別,帶著幾個徒弟離開了菸紙店,等走出老遠孫耀良才收斂起有些笑的僵硬的面孔,對幾個徒弟詢問。
“剛才經過大家都看明白了沒?”
眾人點點頭,孫耀良和對方的溝通從頭至尾他們都在現場,而且按著孫耀良的要求一言不發,只聽不說純粹當個背景板。
孫耀良怎麼和對方接觸的,又怎麼開啟話題的,接下來又怎麼聊到正題,又怎麼透過目前的供貨渠道模式和對方取得一定共同語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