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春節要比去年的早些,二月四日就是除夕。
原本宋援朝和去年一樣要回滬海過年,可因為林宇航的事留在了燕京,這個年就在燕京過了。
去了八廠後沒幾天,學校那邊就開始放假了,可宋援朝卻沒有因為放假閒下來,相反更忙了。
這些日子,他和林宇航還有供銷科的呂科長几乎跑遍了整個燕京,甚至還去了津門、常山兩地。
除夕前一天,三人風塵僕僕地從常山返回,因為趕時間他們坐的是八廠的212,現在的國道路況不好,再加上這212的避震極差,這一路顛簸的厲害,雖然宋援朝平時不暈車,可這一路顛下來也有些受不了。
回到八廠,宋援朝下車只感覺腳下和踩著一團棉花似的,腦袋更是一陣暈乎乎的,搖晃著身子趕緊伸手扶住旁邊的一棵樹,喘了幾口氣這才覺得好些。
開車的是呂科長,開車人反應沒這麼大,至於林宇航就更不用說了,槍林彈雨都過來了,這點顛簸對他來說更是小意思。
“援朝,你沒事吧?”看宋援朝臉色有些差,林宇航關切問了聲。
“沒事,就是給顛的,讓我緩口氣就好。”宋援朝擺擺手,勉強擠出一個笑容。
早知道路況這麼差就不坐這個車了,把羅陽的拉達借來哪裡會這樣?但現在說這個話已經遲了,虧得沒在車上吐,要不然這真是丟人了。
大口呼吸著帶著寒風的空氣,片刻後宋援朝的臉色緩和了許多。
“行了,沒事了,長途坐212是頭一回,讓你們看笑話了。”宋援朝自嘲地說了一句。
“沒關係的宋老師,這路況是差,我這開車的都顛得一顆心差一點蹦出來了,別說是您了。”呂科長在一旁說了一句。
宋援朝笑笑,對林宇航問:“去你辦公室?”
“走!”
林宇航就等著宋援朝這句話,點點頭帶著宋援朝和呂科長去了自己辦公室,進了辦公室後呂科長主動忙碌著洗杯子泡茶,喝了口熱茶,再點起支菸,宋援朝徹底緩過來了。
“這些天辛苦大家了。”林宇航也點了一支菸,開口先說了這麼一句。
“為工作,不辛苦。”呂科長連忙笑著說道,至於宋援朝雖然沒說什麼,可表情卻告訴了林宇航同樣的答案。
“援朝,這些天跑下來你覺得用那家畢竟合適?”林宇航把目光落在宋援朝身上開口詢問。
“呂科長,您是老供銷,從您供銷的角度來看呢?”宋援朝並沒有馬上回答林宇航的問題,反而問了呂科長。
“這個……。”呂科長遲疑了下,抬眼看看林宇航。
“老呂,讓你說就說吧,供銷這塊你是行家,專業的事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對於這個問題你的看法很重要。”
“謝謝廠長信任,既然這樣我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呂科長略有感激地看了林宇航一眼,清了清嗓子說起了自己的觀點。
“這些天我們走訪了燕京、津門、常山三地一共十一家工廠,其中燕京五家,津門四家,常山兩家,對於這些廠子的規模、產品、質量和價格也有所瞭解。”
說到這,呂科長從隨時攜帶的提包裡取出個小本子來,手指沾了沾唾沫翻開,翻到記錄的一頁。
“根據實際考察,其中燕京本地的五家廠子裡有兩家符合我們的需求,津門的四家廠子同樣也有兩家符合,至於常山的兩家全都符合需求,所以從最終符合需求的廠子來看十一家廠子有六家符合需求,基本佔了一半。”
“從產品質量、工藝來看,這六家基本相差不大,但從出廠價格來比較,燕京本地的兩家略高,津門的其次,價格最低的是常山的兩家。”
“那麼你的意思是選常山的產品?”聽到這,林宇航忍不住問了一句。
呂科長搖搖頭:“不!常山的價格雖然最低,但常山到燕京的路況太差了,我想廠長和宋老師都已經親身感受過,這樣的路況運輸是一個大問題,如果在運輸中導致貨物損耗反而得不償失。所以從這點來看,常山雖然價格最低,卻是最不能選擇的。”
“如果考慮貨物運輸的話,那麼還是燕京當地選擇更為合適?老呂,你怎麼看?”林宇航想了想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