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來看燕京本地的價格稍高些,但去掉運輸環節以到廠成本來計算卻也和津門的差不多,從這點來說求近不求遠,我覺得采用本地廠子更為便利。”
看來,呂科長的想法和林宇航的差不多,他們都傾向於採取燕京當地廠的產品,原因也就是呂科長說的那樣,除非津門產品的價格能做到和常山那邊一致,這樣的話加上運費和路途的損耗依舊比燕京本地的便宜,才會選擇津門。
“援朝,你認為呢?”聽呂科長這樣回答,林宇航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他開口詢問。
“關於這個問題我倒有不同意見。”宋援朝把手上的菸頭掐滅,卻沒有贊同他們的看法,反而直截了當說自己的看法不同。
這話一出讓兩人頓時愣了愣,有些不明白地望向宋援朝。
“呂科長,我問您一個問題。”
“您請問。”
“我們需求的產品這些廠子都能生產這沒錯吧?”
“這是當然!”
“那麼從完成設計到建模生產再到交貨需要多少時間?”宋援朝繼續問道。
“這個……。”呂科長回憶了下說道:“最快一個月吧,慢一點的話一個半月左右,畢竟我們要求的產品和他們現在的產品不一樣,開模和生產前的樣品確定、調整都需要時間,這段時間可節省不了,等完成這些步驟後接下來的速度就快了。”
“呂科長說的沒錯,正是這樣的考慮我覺得才不應該選擇燕京本地的廠子。”聽到呂科長這樣回答,宋援朝當即就笑了起來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這是什麼道理?”一時間林宇航和呂科長全一頭霧水,他們不明白這和選擇廠子又有什麼關係?
拿起面前的水杯喝了一口,宋援朝笑問:“對於這一次尋找生產廠家,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大家應該都清楚,而且一旦這個事做起來必須達到完成庫存消化和改變目前八廠銷售狀態的問題,這點大家也知道。既然在這些方面已經達成了一致,此外對於這樣操作在準備之前也形成了統一意見,那麼無論是誰對於這件事都有幾分把握的,是不是這樣?”
“這當然,如果不是這樣也不會做現在這些工作了嘛。”林宇航下意識地回答道。
在宋援朝說出解決方案的時候,林宇航考慮了許多,同時還叫來呂科長一起商議。雖說宋援朝的這個方案就如同他當初說的那樣有些叛經離道和走歪路子,可真細想起來一不違規違法,二也有極大可能改變目前八廠的狀況。
尤其是呂科長作為一個老供銷,對於這方面的經驗更為豐富,聽完宋援朝的方案後當場就激動了起來,拍著大腿連聲贊好,以他的經驗來看宋援朝的方案簡直就是神來之筆,極有可能成功。
也正是對宋援朝的信任再加呂科長的認可,這才堅定了林宇航的決心,拍板對這件事下了決定。
聽林宇航這麼回答,宋援朝淡淡一笑,繼續又問了一個問題:“那麼你們覺得一旦八廠透過這種方式產品開啟銷路,甚至興旺起來的話其他廠子會是什麼樣的反應?”
“其他廠子?”林宇航一愣,不由得皺眉琢磨了起來,而呂科長畢竟是老供銷反應比較快,腦子一轉立即就明白了宋援朝這話的所指。
“我明白了,宋老師的意思是擔心其他廠子見我們的產品出風頭後一窩蜂地效仿。如果是這樣的話,到時候一廠二廠,甚至三廠四廠他們一定會和我們一樣弄這些玩意,如果我們在燕京本地進行採購,他們很快就會摸到生產廠家,等到那時就會有大量同類的產品出現,這對於我們八廠來說等於白白辛苦反而給人做了嫁衣。”
“呂科長說的沒錯!”宋援朝讚譽道,這個老呂雖然對於供銷的思想上有著長期固定的模式,還沒有完全接受市場開放的改變。但不得不承認能幹到供銷科長的人是有幾把刷子的。
老呂這個人腦子活,對於供銷流程也很專業,尤其是這些日子跟著他們跑的時候發現他的接受能力還是很強的,這個人用好了,以後絕對是林宇航的得力助手。
這個時代可沒什麼智慧財產權的說法(其實後世同樣也沒有),他們為了改變八廠現狀辛辛苦苦想出來的辦法如果不做好防範極有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就被其他廠子效仿。
而一旦效仿,八廠好不容易改變的優勢蕩然無存,面對這樣可能產生的結果,八廠必須要做好防範手段,而最好的防範手段就是利用時間搶佔先機,儘量延遲其他廠子效仿的時間。
呂科長剛才說過,從產品設計、開模到除錯和最終生產起碼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晚點一個半月也有可能。假如八廠在燕京當地採購的話,那麼當競爭者採取同樣的手段時,他們完全可以直接採用八廠前期準備的這些產品設計,用最短的時間做出和八廠同樣的產品來。
一旦這種情況出現,這對於八廠將是一個沉重打擊。所以從這點來看絕對不能採取燕京本地採購的方式,轉而從外地採購。至於外地相比常山,津門那邊更合適些,到時候就算燕京的同行要效仿八廠的手段,一時間也不會留意到津門,而是先在本地尋找廠家,這樣一來就給八廠預留了至少一個月的視窗。
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