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健力寶的年銷售額達到了1.3億之巨,成為了國內第二大飲料企業,企業和李經緯本人也因此獲得了巨大榮耀和收益。
正是因為如此,這一次李經緯又盯上了全運會,打算故伎重演再一次透過飲料贊助的方式讓健力寶更進一步。為了這才贊助,李經緯已經提前準備了200萬左右的經費進行競標,但他沒想到司特和申美這兩家公司也盯上了全運會,突然出現的強大對手讓李經緯感受到了壓力,他臨時決定增加贊助比例,怎麼也得從對手手裡把贊助權給搶過來。
200萬的經費不少了,要知道上屆奧運會李經緯僅僅花了20萬而已,目前準備的資金已經是奧運會贊助的十倍之多。原本李經緯的信心是很足的,可今天碰到宋援朝,又和他簡單的見面對話後,李經緯突然感覺到恐怕這些錢依舊不夠,這才有了緊急打電話讓公司繼續增加100萬資金的動作。
別看目前健力寶的年銷售額很高,已經達到了1.3億之巨,可實際上健力寶手上真正能動用的流動資金並不多。
一方面是這一年過健力寶因為快速擴張到處都需要用錢,廠房、生產線、招工、市場覆蓋、銷售分成等等,每個地方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往往左手剛進來的錢右手就花出去了,根本就留不下來多少。
第二方面,就是快速消費品行業的資金投入和回籠比例的,快速消費品因為產品的特殊性,通常在生產到銷售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產品積壓,庫存相對會維持一個較高的比例。
這部分都會佔用大量資金,而且在實際銷售到貨款回籠階段,同樣有資金和產品的壓力所在,每月近千萬的應收款和幾乎同等比例的產品流轉積壓,使得健力寶的流動資金壓力不小。
其實這個情況不僅是健力寶有,司特方面同樣也有。
司特公司從成立到現在,擴張一直都在進行,雖說產值每年都以相當比例的幅度不斷增長,可司特的資金壓力也一直很大。
尤其是目前司特透過產品性質的不同在企業內部劃分了兩大產業部,並且對各地的分廠結構進行了調整,就是為了重新整合司特在擴張中所導致的一些問題,從而減輕公司面臨的壓力。
但相比健力寶,宋援朝從一開始就很注重資金的問題,尤其對銷售環節的資金回籠有著特別要求。
早在一分廠的時候,宋援朝就要求銷售公司在追求銷量的同時把資金回籠問題放在了同等的高度進行考核,同時對各經銷商進行評級,按照銷量、資金回籠各方面打分,劃分經銷商的等級。
這樣的操作,對於快速佔領市場擴大銷量有一定的侷限性。比如健力寶方面就不是這樣,健力寶對市場是採取銷售第一的態度,只要銷量滿足,貨款賬期可以放寬,這也是健力寶在短時間內能快速覆蓋市場的一種手段。
可在司特公司,這個模式是不允許的。
宋援朝注重產品市場和銷量,但對於資金回籠問題更是關注。尤其是經銷商評級過程中,資金回籠的比例分數很高,在同等銷售比例的經銷商中,其中一個經銷商在付款及時性好於另一個經銷商的情況下,前者的分數比例就遠高出後者,經銷商等級就高,同樣所得到的服務和批發價格也是不同的。
在這種操作模式下,司特公司的資金週轉狀態可以說是目前國內各企業中最好的,但也正是這樣的原因,使得司特公司在整個市場渠道過程中相對比較緩慢,不如迅勐的健力寶。
其實在司特內部有人提出過改變這個模式,以市場和渠道和為重點,相對的放鬆一些對資金回籠的要求。
但這個建議直接被宋援朝給否決了,因為宋援朝很清楚,一個企業資金運轉的良好會決定企業的未來的持續性,而且現在國內市場正處於無序競爭的情況下,許多問題都被快速發展的經濟所掩蓋,但這些問題卻依舊存在,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會不斷放大。
用不了多久,國內三角債的情況就會爆發出來,經歷過這個時期的宋援朝親眼目睹過許多原本經營不錯的企業因為三角債的問題導致資金鍊斷裂,從而造就嚴重的後果。
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紀,因為資金的拖累導致企業資金鍊問題存在依舊還有,從而制約的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這個問題絕對不能等問題出現後再考慮解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宋援朝最反感這樣做,必須他從一開始就掐斷了這個可能,哪怕付出一定的代價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