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的許多產品都和這幾家日本公司有著重疊,而且飛利浦的技術力量也非常強,手裡握著一些不可缺少的專利,在一些電器產品的生產和研發上,日本公司在有些時候也需要和飛利浦合作,從這點來說,雙方既是競爭者,也是合作者。
現在美國公司先一步和飛利浦達成了合作意向,並且把技術授權給了飛利浦,那麼就代表飛利浦已經獲得了VCD市場的准入劵。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飛利浦大肆進入VCD產業,對日本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要知道飛利浦可不是小公司,這可是一家和東芝、索尼不相上下的國際大企業,其技術能力和生產能力不是一個盛華電子可以相比的。
現在盛華電子在中國內地市場獨佔鰲頭,卻因為產量問題VCD產品還沒徹底取代傳統的錄影機產品。可假如飛利浦公司開足馬力生產VCD,並且找到中國內地企業進行代工的話,這個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到時候,飛利浦的產品能輕而易舉地打垮現在的錄影機市場,同時在海外各處攻城略地,甚至直接進入日本市場取而代之。
這個結果是日本企業不願意看見的,所以當美國公司宣佈了飛利浦的合作,飛利浦方面也召開新聞釋出會,表示雙方的合作在家庭影視是一個顛覆性的革新,日本人坐不住了,之前咬牙死挺著的日本人終於再一次找到美國公司,重啟了之前僵持的談判。
經過幾次會晤,終於盛華透過美國公司拿到了後續發展DVD的關鍵技術授權,也適當的在VCD技術上給予了回報。此外,日本方面還提出,希望美國公司能拉上飛利浦和香江盛華,一起制定一個行業協議,也就是說對VCD技術進行行業內部共享,但絕對不允許對其他企業再進行授權,並確定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價格區域,以保證產品市場的利潤均沾。
這個建議正中宋援朝下懷,按照宋援朝的想法,哪怕日本人不提出這個建議,他也會讓美國公司適當地提出這個想法。現在日本公司首先提出來了,就是再好不過了,讓日本人起頭,到時候捱罵的也不是自己。
把資訊傳遞到飛利浦方面,飛利浦很快就有了迴音,對方表示基本同意這樣的操作,不過在國際市場上劃分還需要商討一番。
飛利浦也不傻,這些年錄影機市場基本是日本企業壟斷,飛利浦好不容易透過拿到VCD技術授權準備扳回一局,怎麼可能還繼續和以前被日本企業壓著打呢?
既然大家要形成聯盟,那麼聯盟內部就應該進行適當的市場劃分,這對飛利浦是有好處的。至於盛華方面,原本和美國公司是一個老闆,宋援朝授意之下,讓徐
慧親自飛了一趟美國代表盛華進行談判,去美國之前徐慧和宋援朝見了一面,兩人談了整整一一下午這才趕往機場。
VCD上市後的第二個月,VCD行業聯盟初步形成,各方面經過艱難的談判後最終有了結果,在VCD市場上拿到了各自所需的東西。
其中,飛利浦佔了便宜,不僅保住原本的傳統市場,還借這次機會有了介入日本這些公司的市場機會,這對於飛利浦方面而言已經是個巨大成功了。
至於盛華方面更是最終的勝者,各方承認盛華是中國內地市場獲得授權生產VCD的企業和目前市場影響力,雖然中國內地市場不對日本公司和飛利浦進行封鎖,而且也不可能封鎖,但日本公司和飛利浦各方都表示絕對不會在中國市場上技術洩密,大家一起做好VCD這個市場,確保市場的利潤和規模。
此外,盛華還拿到了海外的銷售承諾,各方表示不會在海外市場對盛華的VCD產品進行商業上的打壓,盛華同時保證在海外市場的銷售價格不得過低,維持一定的價格範圍,換而言之是防止盛華對海外市場進行傾銷,但盛華的產品是否能被海外市場接受,就靠盛華自己的本事了。
這樣算下來,日本方面似乎是最吃虧的,因為日本方面無奈出讓了一部分市場,使得原本基本壟斷錄影機的格局產生了巨大變化。可是這也是沒辦法事,形勢比人強,至少這樣的結果在日本方面還是可以接受的,總比原本的市場全部被VCD給沖垮來得好吧?
當記過透過越洋長途來到宋援朝這裡後,宋援朝終於鬆了口氣,臉上露出了笑容。
這些日子,宋朝援雖然表面成竹在胸,可實際上卻一直在擔心日本人真的翻臉,直接不顧美國公司的專利在國內市場搗鬼。一旦這種情況發生,那麼前世VCD市場的情況就會重現,VCD這個產品也將在極短的時間內從高高在上跌入深淵,這對於盛華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現在這樣的結果是最後的,盛華不僅拿到了後續DVD的關鍵技術,有了未來替代VCD更好產品的主動權。而且透過這種方式,確保了市場和產品利潤,雖然在未來幾年裡,隨著各廠和品牌的VCD不斷出現,VCD的成本和價格下降是必然趨勢,可再怎麼樣也不會跌到前世爛大街的程度。
只要能維持高利潤,哪怕最終利潤從目前的4—5倍跌到3倍左右也是值得的。在高利潤的維持下,就根本不需要無休止地產量來彌補,這樣對於整個市場的整體發展也有相當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