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0章 “睡覺,不許親。”
災後的第四十五個小時,應急通訊部傳來好訊息,恢複通訊訊號,受困人員這才能打電話給家人報平安,掩蓋在這片土地上的烏雲似乎也被吹散,生機和希望再次出現,一掃死氣沉沉的狀態。
後來出現過幾次餘震,但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人們挨過了這次地震帶來的恐懼和破壞,開始計劃重建家園。棉帳篷和活動板房都住滿了,志願者和民兵領著孩子們在帳篷旁邊的空地玩遊戲,回蕩著孩子們歡快的笑聲,給這片苦難的土地增添了幾分悠然。
這次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物損失還在一一統計,江教授帶來的人手正好派上用場,江頌馳因手臂負傷,無法參與技術類專案,但還是每天跟隨團隊採集回傳資料,片刻不停。
宋景和則是在安置區與心理救援隊員一起給孩子們做心理輔導,親身經歷過地震的孩子們心理上很大程度會收到不可磨滅的損傷,這需要心理醫生及時給孩子們疏導,減輕孩子們對地震的恐懼。
年輕的志願者跟孩子們有著天然的親和感,很快便打成一片,宋景和舉著相機給孩子們留影,初次見到相機,孩子們覺得新奇又陌生,對著鏡頭露出天真又生澀的笑。宋景和抓拍了許多美好瞬間,孩子的純真笑容,軍民的惺惺相惜,志願者的互幫互助……所有照片都留存在這個小小的相機裡,一張都不捨得刪除。
其中最讓他難以忘懷的一段素材,是一名女兵與小女孩的對話。
親身經歷過地震的小孩帶著茫然和恐慌,小女孩的頭發又長又厚,卻因為無力打理而顯得淩亂,獨自坐在小馬紮上,看著遠處的蒼山白雲,一聲不吭。
女兵看到小女孩孤獨的背影,默默走到她身邊,摘掉手上的皮筋,一邊細心仔細地幫小女孩紮頭發,一邊給她做心理輔導。小女孩從頭到尾沒說一句話,目光始終落在女兵胸口的迷彩紐扣上,似乎在思索什麼。
當女兵幫她梳好頭發將要站起來時,小女孩才終於開口:“姐姐,等我長大了,也可以穿你這身衣服嗎?”
女兵掰正小女孩的肩膀,驚訝道:“寶貝,你也想當兵嗎?”
小女孩抬眸對視上女兵的視線,大大的眼睛裡滿是堅定:“我不想當被保護的那一個,我也要保護別人,我想像姐姐你們一樣勇敢,讓我也被人需要!”
女兵將手按在小女孩的肩膀上,口吻鄭重:“你想跟我們一樣,去幫助別人對嗎?”
“對。”
“你也想跟我們做一樣的事情,是嗎?”
“是。”
帽簷將光影平衡地分割在女兵臉側,一半光明,一半黑暗,從鏡頭的角度,看不清女兵的面容,卻能清楚地看到一滴晶瑩的淚珠劃過側臉。
女兵哽著喉頭說道:“好,我等你。”
神聖的使命交接,似乎就完成在這一刻,這個小小的心願宛如一顆種子,在小女孩心中慢慢落地生根,發芽長大。
人生中許多未定的道路,似乎在抉擇的那一刻,命運就開始改寫,旅途的過程朝著那個方向奮鬥,無論結果如何,這趟人生旅程總算不會荒廢。
西川師資匱乏已是常態,特別是經歷地震後,代課老師更是緊缺,但孩子們的教育不容忽視,江頌馳沒等傷好就重新授課,宋景和也自告奮勇來臨時教師,教孩子們認字寫字。
但之前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倒塌,現在教室的建設還在籌備中,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沒有教室,宋景和便讓孩子們圍成圈團團坐;沒有黑板,他便拿著樹枝在沙地上寫,一邊跟孩子們玩遊戲,一邊教孩子拼音筆畫。
這樣的教學方式,似乎更受孩子們喜愛,短短幾天時間,宋景和成為最受歡迎的老師,每天放學,身邊總是圍滿了護送他回去的“護花使者”。
江頌馳抱臂站在門口,看著宋景和在孩子們的簇擁下回來,唇角勾起微微弧度,宋景和在孩子們面前遊刃有餘,但一到江頌馳面前,就不好意思起來。
江頌馳故意在學生面前打趣他:“今天送你回來的人又多了幾個,看來宋老師真的很受歡迎啊。”
幾個調皮膽大的學生瞬間起鬨:“宋老師最好了,我們都喜歡宋老師!”
宋景和臉頰一紅,道:“好啦好啦,不要再說了。”
江頌馳從一旁掛著的牛皮口袋裡抓了把當地酥糖,挨個分給孩子們,讓他們早點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