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章 (3 / 4)

“聽說是與奚一族及契丹的邊境。”

他點點頭,又說道:“我大唐曾在開元年間先後送去兩位公主與那奚一族和親,以示安撫,就在今年三月,又送了一位宜芳公主前去和親,可是,一個月前,那奚一族卻將公主斬首後造反。”

玉茗沒想到這中間竟有如此慘事,公主和親本就是女兒家一生之不幸,不僅要去那荒蠻之地,恐怕一生都難以返回故土,竟然還慘死在那裡,她問道:“為何會突然造反?”

李瑁沉默片刻問:“你可還記得,當年你我在街頭,曾遇到一個胡人,名喚安祿山?”

她想了想,記起這個人的模樣來,似乎這人十分受聖人寵愛,當年自己還險些嫁給他的兒子,卻不知他與這事有何關系?

“奚一族以及契丹的造反,皆是因為安祿山不守信用,對這兩個藩國搶掠欺壓,只為邀功求賞,才硬生生將他們逼反。除了宜芳公主,和親到契丹的靜樂公主也同樣被殺。這實屬我大唐的恥辱。”

說罷,他閉上雙眼,好不容易才壓抑住內心的憤怒,繼續說道:“我身為皇子,無法在朝中為社稷獻力,也不能鏟除安祿山這等奸佞之人,唯一能做的,便是去邊疆為將士助威。”

他拉起玉茗的手,雙手握住,輕聲說:“我與你說這番話,便是讓你明白,不要為我擔心,身為皇子,也有義務守住大唐國土,讓子民免受戰亂之災。”

玉茗聽了,沉默良久,點了點頭:“先前是我太過婦人之見,十八郎如此做,乃是男兒應盡之義務,既然如此,我自會放下那些私心。只是,你務必要小心,萬不可有事。”

他點點頭,將她輕輕擁住:“放心,我一定會平安回來。”

兩日後,李瑁帶衛隊出城,玉茗並未去送,她去了大慈恩寺上香,在那塔下走了一圈又一圈,希望佛祖保佑她的夫君平安歸來。

李瑁這一去便是半年,雖偶有書信,畢竟是邊關之地,再加上戰事膠著,一個月能有一封便是好的,更多時候,她只能在王府中焦急等候。

他走的第一個月,聽聞唐軍出塞出師不利,屢屢戰敗,雖傷亡不多,但卻一時難以扭轉戰局。這訊息傳到長安城,朝中議論紛紛。

此事因安祿山而起,他卻反過來將責任推到了邊關守將身上,玄宗此時已經荒廢國事許久,任用的宰相李輔國又是喜歡排除異己的小人,他與安祿山交好,自然不會出來說句公道話。

於是玄宗聽信讒言大怒,要治李瑁跟邊關守將平叛不利的罪,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朝中皆不敢言,唯有任監察禦史的韋諤上書,言明此次兩國作亂乃是因安祿山而起,此次壽王及唐軍出師未捷,不過是因了那奚族與契丹聯合,暫時未能破解,請求聖人再多給他們些時間。

這道上書一出,自然得罪了那李林甫和安祿山,尤其是李林甫,在朝堂上對韋諤大加斥責,說其為守軍開脫,請求聖人將此人罷免,後來還是太子出面斡旋才平息此事。

這件事傳到玉茗耳中時已經過了兩日,她正為遲遲沒收到李瑁的回信擔憂,卻沒想到竟然在前方戰事吃緊時,朝中卻出了事。心中焦急萬分,想來想去,唯有一人能幫得上忙,她匆忙出了府,沿著夾道向宮內走去。

平日裡,除了探望太華公主,她極少進宮,可這一次,卻是去了大明宮外,並未走近,只是遠遠地看著那邊,讓隨身跟著的小內侍去偷偷給殿外內侍傳了個話。

果不其然,沒多久便看到一個高大身影往這邊走來,那人見到她微微施了一禮,問道:“不知壽王妃找老奴有何事?”

玉茗見他肯來,心裡已是鬆了半口氣,忙行了一禮說:“不到逼不得已,我也不敢打擾高力士,只是現下壽王在邊關,朝中又有人針鋒相對,我不知該如何幫他,唯有請高力士幫忙指一條明路。”

高力士嘆了口氣:“如今這件事,就連老奴也幫不上忙。朝局之事,本就各方博弈,如今宰相獨大,聖人將大半國事都交於他打理,除非能有人比他更得聖人寵信,否則便如那韋禦史一般以卵擊石。”

玉茗聽他說完,彷彿被人澆了一盆冷水,整個人都涼透了,她喃喃的問:“難道,真的沒有一點辦法了?”

高力士見她這般,想到每年楊思勖忌日她都回去祭掃,如今壽王有難,也唯有她這一介女子在危難之時替他奔忙,連他看了都有些動容。他想了想說:“倒也不是全無對策,只是,不知那人肯不肯幫。”

玉茗一聽,忙問:“只要有一線希望,我也定要一試,還請高力士告訴我那人是誰。”

高力士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她:“若說朝堂之上聖人最器重的男子是宰相,那女子呢?”

“高力士是說……貴妃?”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