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黑馬雲集,榜單跟上週比起來變化非常大,上週十本書只有三本書還呆在本週前十,《我,機器人》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具體統計資料顯示,《我,機器人》這本小說在美國一週賣出了九十多萬冊,重新整理中國作家在美銷售記錄,幾乎他走的每一步都是一個記錄!
一週九十萬冊,這個數字顯然太過於震撼,這只是單一國家的銷量,中文版賣了四個月都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中美科幻小說受眾果然有著天壤之別。
其實國內一些武俠大師、青春偶像作家也能達到首周百萬的水平,但從來沒有一名科幻小說家抵達過這樣的水準,特別還是在異國他鄉。
大多數中國作家的作品在海外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想要取得好成績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誰能指望外國人看中國的武俠小說或者奇幻小說、甚至瑪麗蘇總裁文、穿越文呢。
哪怕這個世界裡面,中國的國力有了很大提升,可歐美人對中國文化的接納程度依然不高,最多是很好奇而已,並不會認認真真去研究、喜歡它們。
……
這是一個平淡的週一下午,沒有狗仔的週一見之後就顯得索然無味,絕大多數人都在看著表等待下班,三三兩兩的在手機上邀約起來。
少部分人這是無聊重新整理微博打發時間,而這個時候一個訊息意外出現了。
鳳凰讀書:林翰科幻小說《我,機器人》英文版美國首周銷量破九十八萬,海外共拿下171萬冊銷量,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虛構類第三名,創造中國作家海外出版最好成績!
網友們看到這個訊息之後,第一反應根本不相信,就沒聽說過海外能賣這麼高銷量的書,一些五星級暢銷作家在海外都只能拿到幾十萬冊的總銷量而已,還有很多作家的作品都沒能被翻譯過去。
於是轟轟烈烈的質疑聲便開始了。
“小編過錯節日了?愚人節半個月前就結束,編也編一個像樣的新聞啊,炒作痕跡不要太明顯。”
“九十八萬冊周銷量,我以為我在看洋蔥社的新聞,這有點誇張了,說九萬八我反倒是相信。”
“樓上,我剛剛看了一眼紐約時報官網,好像就是這個排名。林翰的書確實排在第三名,但看不到具體的銷量,只有名次。”
“臥槽,買榜都買到美國去了?這年頭什麼榜都不能信,全都是花錢買的。”
“有這個歪門邪道的功夫,還不如思考一下怎麼寫更好。”
“呸!丟人丟到美國去了。”
“這數字太假了,一看就是糊弄人的。”
任何時候都不缺少這種唱反調的人,也許他們並不是鍵盤俠,只是從心裡面就不敢相信這是事實,所以言辭更為激烈一些。
可隨後,好幾個重量級的媒體都在轉發這個訊息,並且還有人專門發了截圖出來證明。
科幻世界:恭喜林翰成為首周海外銷量紀錄保持者!將紀錄從45萬冊提升到98萬冊,這是科幻小說的巨大成功,期待小說繼續輝煌!
企鵝出版集團官微:我們很榮幸的宣佈《i,robot》的銷量一切正常,恭喜林翰先生,這是巨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