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河系裡大多數的恆星集中在一個扁球狀的空間範圍內,扁球的形狀好像鐵餅。扁球體中間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徑約為7000光年。核球的中部叫“銀核”,四周叫“銀盤”。在銀盤外面有一個更大的球狀區域,那裡恆星少,密度小,被稱為“銀暈”,直徑為7萬光年。
過去銀河系被認為與仙女座星系一樣是一個旋渦星系,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銀河系應該是一個棒旋星系。
銀河系的90的物質為恆星。恆星的種類繁多,按照物理性質、化學組成、空間分佈和運動特徵,恆星可以分為五個星族。最年輕的極端星族1恆星主要分佈在銀盤裡的旋臂上;最年老的極端星族2恆星則主要分佈在銀暈裡。
恆星常聚整合團。除了大量的雙星外,銀河系裡已發現了一千多個星團。銀河系裡還有氣體和塵埃,其含量約佔銀河系總質量的10,氣體和塵埃的分佈不均勻,有的聚集為星雲,有的則散佈在星際空間。
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現了大量的星際分子,如一氧化碳、水等。
分子云是恆星形成的主要場所。銀河系核心部分,即銀心或銀核,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它發出很強的射電輻射、紅外輻射、x射線輻射和γ射線輻射,性質尚不清楚,那裡可能有一個巨型黑洞,據估計其質量可能達到太陽質量的400萬倍。
1971年英國天文學家林登·貝爾和馬丁·內斯曾分析了銀河系中心區的紅外觀測和其他性質,指出銀河系中心的能源應是一個黑洞,並預言如果他們的假說正確,在銀河系中心應可觀測到一個尺度很小的發出射電輻射的源,並且這種輻射的性質應與人們在地面同步加速器中觀測到的輻射性質一樣。三年以後,這樣的一個輻射源果然被發現了,這就是人馬座a。
在檢視資訊流的空餘時間裡,張曉辰告知了逐漸醒來的唐小雨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醒來的唐小雨則在張曉辰身邊慢慢修煉。
人馬座a有極小的尺度,只相當於普通恆星的大小,發出的射電輻射強度為21034次方)爾格秒,它位於銀河系動力學中心的0.2光年以內。
它的周圍有速度高達300千米秒的運動電離氣體,也有很強的紅外輻射源。已知所有的恆星級天體的活動都無法解釋人馬a的奇異特性,因此,人馬a似乎是大質量黑洞的最佳候選者。但是由於當前對大質量的黑洞還沒有結論性的證據,所以天文學家們謹慎地避免用結論性的語言提到大質量的黑洞。
我們的銀河系大約包含兩千億顆星體,其中恆星大約1,000億顆,太陽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顆。銀河系是一個相當大的棒旋星系,它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包含旋臂的銀盤,中央突起的銀心和暈輪部分。
銀河系也有自轉。太陽系以250千米秒速度圍繞銀河中心旋轉,旋轉一週約2.2億年。銀河系有兩個伴星系:大麥哲倫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
天文學家瑪麗亞·格曼認為透過對銀河系恆星叢集盤面的研究表明,銀河系內圍的恆星叢集年齡較大,而外圍的恆星則更加年輕,可以推測銀河系的形成過程從內部開始,後來逐漸演化到10萬光年以上的直徑。
科學家稱本次調查還發現新的證據,銀河系在成長過程中還吞併了許多小星系,來自其他星系的天體匯入了銀河系的內部。曾經史蒂芬·霍金聲稱自己的觀測表明銀河系中心是一個巨大的黑洞。
<b最清晰銀河圖。
銀河系物質的主要部分組成一個薄薄的圓盤,叫做銀盤。銀盤中心隆起的近似於球形的部分叫做核球,在核球區域恆星高度密集。
核球中心有一個很小的緻密區,叫做銀核。銀盤外面是一個範圍更大,近於球形的區域,其中物質密度比銀盤中低得多,叫做銀暈。銀暈外面還有銀冕,它的物質分佈大致也呈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