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劉據雙手捧著傳國玉璽,即皇帝位。
然儀式尚未結束,中黃門手捧玉具、隨侯珠、斬蛇寶劍遞給丞相。
丞相手捧三具下了阼階,領著眾人在阼階之下對眾人喊道“琅琊王即皇帝位,拜。”
眾臣子聽此,皆伏地拜道:“萬歲!”
按照規矩,新任皇帝當大赦天下,劉據也自然也頒佈了登基之後的地一道詔書,也是第一道大赦天下的詔書。
與此同時,令人傳詔開城門、宮門,將在未央宮外所屯的衛兵各回其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眾臣子則紛紛散去,換回喪服,繼續舉行大行皇帝劉據的喪禮。
喪禮其餘的流程繼續,但此時劉據的身份已經完成了轉變,有原來的琅琊王變成了皇帝,以皇帝身份繼續接下來的儀式。
然繁重的喪禮儀式令劉進頗為不滿,說來儀式不僅勞民傷財,還帶來了不良的風氣。
尤其是建造陵寢,有時候一建造就是要建造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但大行皇帝劉據是他爹,即便是劉進不想,但上來就給大行皇帝進行薄葬。
即便是劉進是皇帝,但一口不孝的大帽子定然也被扣在他頭上了。
因此雖然不滿,但劉進還是按照規矩,給大行皇帝劉據進行了厚葬。
但他卻也已經下定決心,未來定要從他開始立下規矩,死後便薄葬。
堅決杜絕未來勞民傷財的厚葬行為。
當然,這事情得容後考慮。
喪禮結束次日,二十七日服喪尚未完畢,新登基的皇帝在宣室殿舉行了第一次朝議。
本次朝議的議題為給大行皇帝劉據定下諡號。
宣室殿,劉據身穿喪服,面容憔悴坐在陛殿之上主坐位置。
謁者引著眾人拜下。
劉進受此禮節,令眾人起身就坐。
待禮儀完畢,劉進便宣佈本次的議題。
他開口道:“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於牧之野,終將葬,乃制諡。
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今先帝已去,當商議一番先帝諡號為何。
諸位,可有何看法?”
眾人一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沒有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