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這是姜家村,田大花一家好人緣,在村裡又是很被看重,叔嫂兩個把麥子割了,打場晾曬的時候,村裡好多人都來幫把手。
打場的時候,六嬸兒居然也扛著個草叉子來了,一來就笑嘻嘻跟田大花打招呼,瞅著機會又悄悄問她:
“大花呀,你看小謝還照常上班吧?她那個肚子大不大?”
“不知道。”田大花說,“我很少注意她。”
六嬸分明是沒話找話,謝白玲是她家兒媳婦,上不上班她反倒問田大花?又不知想說什麼,田大花不接茬,幹脆就轉身幹活去了。
結果六嬸又第二次湊上來說:“大花呀你不知道,我看這個小謝是個心眼兒多的,話說的好聽,她想讓我進城給她看孩子做飯呢,我才不去,自古只有兒媳婦伺候婆婆,我作為婆婆,還要去伺候她?沒這個道理,你幫我告訴她。”
“要說你自己說。我不摻和你們家務事。”田大花笑笑說,“六嬸,你原來不是說,城裡的兒媳婦讀書識字,知書又達理,怎麼現在又說她不好了?”
“哼,她進門都沒伺候我一天,就想叫我去給她做飯帶孩子,我難道還誇她?誰家兒媳婦不是伺候公婆還得自己帶孩子,翠芬當初生孩子的時候,三天就起床洗衣做飯喂牲口了,就她謝白玲臉大,要我伺候她。”六嬸兒氣哼哼走了。
“大花,你別理她。”三嬸撇著嘴,沖六嬸的背影做了個鄙夷的表情,“大花你搬走幾個月,你可不知道,老六家現在自己覺得厲害著呢,你家搬走了,她就覺著她兒子有出息,覺著咱這姜家村數著她家得勢了,整天到處說嘴。吳翠芬也是不頂用,這都離婚了,養著一雙兒女也就算了,還要如常伺候他們兩公婆,還要受她的氣。”
“吳翠芬也是可憐又可氣,受氣也能習慣了。”田大花說,吳翠芬這女人,什麼時候有個盼頭啊,她現在把盼頭都放在一雙兒女身上,女兒姜丫頭就不必說了,她兒子姜鐵蛋十二三歲年紀,也不當大用。
田大花想了想,就跟三嬸說:“三嬸,你有空去攛掇攛掇姜鐵蛋,我看那小孩還有幾分脾氣,你教教他,不能由著他爺爺奶奶拿捏欺負,他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子,總得學著頂門立戶。”
“嗯,我也這麼想。”三嬸說,“反正那個姜丫頭是不能指望了。”
這麼多村民幫忙,很快田大花就把麥子曬幹揚淨收進了倉,她除了交公糧,把剩下的麥子都運回了城裡做口糧。
兩個月後,姜守良的腿能下地走路了,恢複很好,比起原來的一瘸一拐,他現在走路也就微微有點跛,簡直好的太多了。
姜守良既然恢複好了,一家人都鬆了口氣,這段時間照顧病人,姜茂松和茂林兄弟倆要輪班陪床,田大花也是每天送飯洗衣忙著照顧,可真不輕松。
康複後的姜守良十分興奮,特意跑回姜家村一趟,說要讓村裡老少爺們看看他,看看他現在走路的樣子,又叫姜茂松給他找個工作。
“我才五十歲上,你找個工給我做,我不當廢人,我還能給孫子掙錢花。”
姜守良信心滿滿,一家人也替他高興。
又隔了一個月,盛夏,謝白玲在醫院生下了一個男孩。
然後姜根保就開始了焦頭爛額的日子。六嬸不去伺候月子,丈母孃倒是在城裡,卻說常年體弱多病,謝白玲坐月子,大人小孩都等著人伺候呢,姜根保一個大男人,每天還很忙,他哪裡做的來?
姜根保逼急了,就跑回家跟六嬸兒吵架。要說謝白玲也夠倒黴的,六嬸兒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自古兒媳婦伺候婆婆,謝白玲沒伺候她一天,她憑什麼去伺候謝白玲?要照顧大人小孩坐月子,多辛苦呀。
這時候姜丫頭跑到姜根保面前,怯生生地說,她願意去照顧小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