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夫人手放在一盒豹筋上,神色不明,未幾,讓兒媳婦陳太夫人過來伺候,叫二兒子郭坤護從,三個人去了李家。
李家居住的街坊只是再尋常不過的平民百姓區,兩個一品的國公夫人,一個徵西大將軍,絕對是貴腳踏賤地,不過李家曾經是和皇上都能頂著乾的人家,這三位要來拜訪,來了就來了,掃榻相迎,一杯清茶,幾碟子家常的點心而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老太太和朱老夫人面對面坐著,不卑不亢,在氣勢上也是旗鼓相當,倒是焦氏和盧氏這兩個孫媳婦,到底是年輕又沒有見過世面,難免侷促了,李老太太笑一笑,只讓樂氏伺候著,對她們二人道:“你們下去吧,叫斐斐勉勵起來見見客人,再使人去外面找找,把阿月叫回來。”
朱老夫人說來就來,她要見的李月和李斐也沒個準備。
朱老夫人環顧著李家一水的老榆木傢俱,無奈的搖搖頭,李家的人就像他們用的傢俱一樣,一群的榆木疙瘩,可不好敲打,倒是李老太太追憶往昔,說道:“二十幾年前,那會兒你代替老國公到李家提親,好像也是這個樣子的,突然就來了,家裡也每個準備,招待不周。”
李老太太說的老國公,是朱老太太的父親,已經逝去二十幾年的老宣國公,朱老太太長姐如母,是為弟弟朱欽的婚事在跑腿,老宣國公病重,年輕的蔡氏朱家三姐妹一直很瞧不上,朱欽再怎麼細心栽培也才十歲出頭,半大的小子,而那時候,李月的父親李泰即將升任首輔,李月本人也是容姿妍麗,端莊大氣,在一眾十餘歲的女孩子中,她是一進門就可以襄助丈夫挑起朱家門庭的女人。
那樁婚姻,論兩家的門第交情利益,還是論那時候朱欽一股子非李月不娶的決心,此生敬愛李月一輩子的誓約,都是一樁不可挑剔的美滿婚姻,人隨事變,不過三年而已。
朱老夫人可不想以弟弟那一樁破裂的婚姻做開頭,品著今年新出的洞庭碧螺春,看見樂氏來續茶,就說到她的女兒李姜。
李家的這位二姑娘也是十七歲,當初李家身陷囹圄,樂氏的父親出頭為李家含冤,未果憤而辭官,又讓自己兩歲的孫子和二個月的外孫女成婚,讓李姜逃離了流放之刑。
從此李姜長留樂家,未能在樂氏膝下長大。
“二姑娘是李家人,卻是從小在樂家長大,這中間的無可奈何之處,我是知道的。”朱老太太平和道:“我也曾這樣看著斐斐無可奈何,她隨你們姓了李,可是在我的心目中,那還是我的孃家侄女,我孃家兩個庶出的弟弟,一個嫡親的弟弟,庶出的就不說了,那總是差了一重身份的,現在我四弟膝下有四女,她們的母親說句實話,我是很看不上,這麼些侄女,我最看中的,也只有阿月為我們老朱家生下的,李斐一人而已。”
朱老太太前半生襄助父親打理朱家,後半身鎮守著黔國公府,歷經幾十年宦海風雨,一生富貴,那是個剛硬凜然的人,看不上得閒人,李月之後,宣國公府那一群女人,朱老夫人真沒一個瞧上眼,那麼她們手上教匯出來的孩子們,朱老夫人也沒有寄予厚望,所以那些孃家侄女,真的也只有李斐一人,朱老太太願意成為她的後盾。
嫁入皇家,如果拼的是身份的話,有一座宣國公府,再加一座黔國公府,李斐不比生養在京城的貴女輸半籌。
李老太太沒有動容,而是深深的嘆口氣,謙道:“太過抬舉斐兒了,怕是她承不住這樣的厚愛……”
說到此節,李月一系淺青色的男式直綴,從外頭進來,英姿颯爽,顧盼神飛。朱老太太掃一眼她下手的大兒媳婦陳太夫人,和二兒子郭坤,兩人紛紛站立起來。
雖然三個人年紀差不多,李月是當過舅母的人,尤其是郭坤,當年小舅舅成婚,他代表父母還參加了婚禮,對著李月行過禮,收過晚輩的紅包,每每想到那時候端方大氣的宣國公夫人李氏,再看現在依然風姿卓越的李月,郭坤不由微微心動,這點心動,導致郭坤每一次見到李月的時候,在行為上就多了一分規矩。
而陳太夫人自持身份,在站起來的時候一滯。
李月並不依仗過去的身份,拱手向兩人行禮。
明明是個女人,宣國公府也願意供給李月富裕的生活,李月卻是不領情,十幾年穿著男裝過著男人一樣的日子,陳太夫人和李月不是一路人,拘謹的還了禮,倒是郭坤,爽朗一笑。
喜歡美人歸請大家收藏:()美人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