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則瞧了瞧克萊爾熱狗店的現任熱狗廚師——也是個帥氣的小夥子。
“丹尼爾,手藝都忘了吧?”克萊爾對丹尼爾非常熱情,丹尼爾還看到他的員工正在找角度拍攝照片,估計是要掛在店面裡。因為他已經看到戴維的照片了。
丹尼爾也起了興致,“我可以試試。”
圍觀的人和記者看到丹尼爾換衣服洗手,都興奮起來。
這會兒圍觀的人開始排隊,能從大明星手裡買一個他親自做的熱狗,無論如何都是一個談資了。
事實證明,丹尼爾確實沒忘了這門手藝,等他熟練地把一個個完成的熱狗遞給顧客的時候,很少有人能看出來他一年多沒做過這件事了。
“你不用擔心在好萊塢混不下了。”安迪是這麼跟他說的。
這一次“現場秀”的效果非常棒,克萊爾熱狗店顯而易見將獲得更大的成功——說不定會成為紐約的一個美食景點,如果丹尼爾能夠一路走紅的話。
第二天鋪天蓋地的新聞和顯而易見的正面評價,讓《角鬥士》的宣傳人員樂的合不攏嘴。
克勞的緋聞永遠不用擔心沒人看,他跟梅格的貼身熱聊,足夠刺激大家的腎上腺素分泌了。而丹尼爾則真的不負自己話題偶像的美名,親自動手做熱狗則是神來之筆。
如瓊斯在很早之前所說,丹尼爾在布魯克林長成一個如此積極的好萊塢偶像,實在是太正面了,這一次連《娛樂週刊》也沒有再跟丹尼爾團隊對著幹。
衣錦還鄉的故事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度都能夠吸引到觀眾,尤其是一個如此可口的好萊塢年輕明星,做的工作又這麼親民——每天都能見到的熱狗廚師。
不得不說,這些因素促使媒體們看好這則新聞。
事實上,從反饋來說,他們沒有料錯。
紐約人對丹尼爾的關注度飛速上升,其實即便是十年後,電視、報紙、雜志往往還是很多人判斷名氣的標準,你在網上沸反盈天並不能讓所有人買賬,年紀大的、老派的,往往不關注網路。這一波報道則將丹尼爾推介給了紐約的普通人,甚至當年《紐約街頭美食》的採訪影片也重新被找了出來,在當地的新聞臺播放。
“真是天壤之別,他真的沒動過刀子麼?”一個老派家長在電視上看到了兩段影片,跟他年輕的女兒討論起來。善用網路的女人對爸爸提起丹尼爾感到驚訝莫名,她是知道丹尼爾當初名噪一時的“換角風波”和健身照片的,這會兒給她爸爸好好解釋了一遍。
“聽上去他很有名氣。”
“當然,網上沒人不認識丹尼爾·桑德勒。”
情侶之間不吵架不代表會一輩子,吵架也不代表馬上會分手……我不能就女人線再說什麼了,我覺得我不煩,大家都得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