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長公主完澤
魯國大長公主囊家真
齊國大長公主忽都魯堅迷失
“嚴妙妙”正是他的三女兒“茶倫”。茶倫公主原是一員戰將,見慣血流成河、屍骨如山的場面,本不應少見多怪的,所以忽必烈有此一問。但此刻茶倫公主卻聽而不聞,一雙眼睛滴溜溜地四下檢視;忽然,她指著高高的殿頂道:“上面有人!”
茶倫公主甫一闖入文思殿中,鄭毅、伍術、冷若梅等就知道:丐幫長老任行仁和護法齊多智、甄守信,領著丐幫幫眾,會同部分中原武林精英和江湖志士,分頭在韃子皇城內外暗自進行襲擾,必然已經“調虎離山”,造就了刺殺韃子皇帝的好時機了!可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這位茶倫公主的忽然闖入,以及她的快速反應,令剛剛已經有些猶疑的鄭毅他們,先機頓失了;只是他們卻又不甘就此罷手,於是不待茶倫公主再有所言,已然飛身而下,闖入殿內。
“果真是你們!”
“茶倫,你們認識麼?”
“回稟父皇,他們就是那天救我的恩人!”
“哈哈哈!”忽必烈雙手一拂,就待分開眾人,來見鄭毅、伍術、冷若梅等人。茶倫等慌忙阻止道:“陛下千萬不可造次!”
“走開!我大元以武功創業,祖輩以來無不引以自豪;朕亦嘗馳騁於百萬軍中,尚無懼色。如今在這深宮大內,侍衛環列之中,難道還不敢見這幾個小小的刺客嗎?”忽必烈推開眾人,大步跨了出來。
鄭毅見了,拔劍便刺;卻被茶倫飛身擋在忽必烈面前,這一劍便刺不下去。
忽必烈視而不見地道:“你們是什麼人,為何行刺於朕?”
鄭毅道:“你們滅我大宋,毀我家園,殺我百姓,拿我們不當人,不該以命相抵麼?”
忽必烈正色道:“天下大一統,不以武力焉能成就?······”話猶未了,宮中侍衛如雲湧入,各持兵刃相對倒也罷了,最是那團團圍困的長弓硬弩難以應付!
伍術、冷若梅等這時早已反身挺刃以對;卻見當先的一位,顯然是侍衛統領,遙向忽必烈一禮道:“敢問陛下,這幾個刺客······”
茶倫不待他說完,當即開口道:“求父皇開恩,放他們一條生路!”
那位姓程的漢臣也連忙跪請道:“陛下答應優待‘南人’的,求陛下開恩!”說罷,返身朝鄭毅、伍術、冷若梅等道:“各位壯士複宋之心可嘉!然則大宋之亡,確為我大宋人禍,致令天意如此,實非人力所能挽救;況且‘江山更疊,木已成舟’!如今天下大一統,未為壞事;至於南北矛盾,下官程鉅夫已向皇上奏請‘五件大事’:其一,舉行會考,選拔江南一帶的學士入朝做官;其二,統一北方與南方的選舉標準;其三,建立官員考功制度;其四,對貪贓的官員要記錄檔案;其五,給江南的官吏增添薪俸。此皆頗能穩定江南局勢之舉,亦多合聖意。較之先前‘為我所用者留,否則盡殺之’的做法實不可同日而語;如此,天下歸心,百姓安定,何樂而不為?姑且為了天下蒼生的祥和與安寧,大家就此息兵罷戰,握手言和了罷!”
——程鉅夫本名文海,因避武宗仁惠宣孝皇帝海山的名字之諱,改用字代名。號雪樓。其為郢州京山人。德祐二年,元將攻建昌,其叔父程飛卿本為南宋的建昌府通判,至此獻城降元;隨之來建昌府寄居的程鉅夫是其嗣子,因而被授為宣武將軍,管軍千戶。因其聰明有才識,得到元世祖的賞識,命選入翰林。不久,任翰林修撰,再升任集賢殿直學士,兼秘書少監。從此對治理天下有不少巨獻。
程鉅夫的這番話,道理、用意再明白不過,鄭毅思索半晌,手中那劍不覺慢慢地就垂下了;而忽必烈不免也點點頭,對鄭毅等道:“壯士可願留在這裡,共謀發展?”鄭毅等決絕地道:“你我勢不兩立,別做此夢了!”忽必烈並不惱怒,哈哈大笑,隨即大手一揮道:“讓他們走!”眾侍衛立時就為鄭毅他們放開了一條生路。
恰是日出時,雨後的天空中、閃亮的雲朵下,出現了一彎夢幻般的彩虹,橫跨整個天際。
鄭毅、伍術、冷若梅等脫開眾侍衛的環伺,穿過陸續來上早朝的文武百官人叢,迎著彩虹歸去,漸行漸遠。
茶倫目送著他們遠去,直到消失不見;直到那彩虹漸漸消失後,竟又下起雨來。
忽必烈站在茶倫身後,看著這個雖非親生卻愛愈親生的女兒而無奈,為她從小就指腹為婚並早已下嫁帖監幹、卻至今不肯完婚而嘆息;這時見她於綿綿細雨之下,兀自翹首遠望,心下大為不忍,上前輕撫著她的後腦勺,溫柔地道:“乖女兒,你是喜歡上他啦?可惜,他到底是離開了!”
茶倫回頭一笑,那眼淚卻再也止不住。
忽必烈輕柔地為她擦了一把,再次柔聲道:“好了別哭了,朕的乖女兒!朕該上早朝了!”
早朝之上,忽必烈頒布了一個最新的詔令:“大赦天下,南北一家!”
只是苦了那茶倫,到底抑制不住,失聲痛哭起來;隨即奔出文思殿,飛步跨上心愛的雪色坐騎,馳往宮外。
數日之後,茶倫出家京西郊外的潭柘寺,落發為尼,法號“妙嚴”;從此青燈古佛,相伴終身·····
【全篇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