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乃清明節後第二日。
早在清明節前五日,慄海棠便收到由她籌辦的訊息,指明寒食宴設在奩匣閣的東花廳。界時,不但有八大氏族的各府夫人們,還有瓷裕鎮富賈鄉紳的夫人們。
可謂一場寒食節宴,考驗的不僅僅是慄海棠籌辦的能力,還有八大氏族的臉面。她能力不足,受人恥笑是小事;宴會丟了面子,可是非同小可的大事。
清明節三日前,慄海棠親自下帖子邀請慄燕夫人母女三人,諸葛弈、慄君珅和莫晟桓前來奩匣閣一同商議寒食宴。
除寒食節需安排的祭祀供品等等要依照慄燕夫人提供的舊例名冊來置辦,為各府夫人們準備的寒食宴也是極難的。
寒食節,禁火、禁熱食,所用膳食、茶點等等皆要提前備好,寒食節那日端上桌的必定要冷食裝盤。
因為是第一次親自籌辦宴會,而且她在家裡的時候從來沒有參加過宴會,根本不知道該如何佈置。原本指望諸葛弈能幫幫她,沒想到……
慄海棠聽取慄燕夫人及她的兩個女兒的提議,還有慄君珅和莫晟桓的小小建議,反而諸葛弈全程專注於吃早膳,對於所有人的提議都是一副“你們說,我聽著”的應付表情,讓她忍著火氣朝他瞪眼睛。
縱然小徒弟對自己擺臭臉,諸葛弈仍安然用完早膳,擦擦嘴角,只對她說了一句話便離開。
這句話讓在座的“熱心人”都尷尬的大眼瞪小眼,一個個同情地看著慄海棠,幾次要勸慰又覺得多餘,雖然一致認同諸葛弈的這句話太傷小姑娘的心。
那一日不歡而散,慄海棠一怒之下放話奩匣閣裡的所有老婆子和丫鬟們不準向外人救助,就算被人嘲笑也要拼盡全力來籌辦寒食宴,讓隔壁那個敢小瞧她的臭師父刮目相看,再不敢貶低她。
眾人好奇溫潤如玉的俊美畫師先生到底說了什麼,把從來不愛記仇的慄大姑娘氣得像打雞血一般日夜拼命忙活著,只差爬到高牆上對著隔壁大喊:嫌棄我,你別來參加。
清明節的前日,慄海棠天未亮時便起身,選了一套幹活輕便的短打扮,拉著青蘿、麥苗去了後廚院,憋了好多天的大招兒終於可以暴露於人前。
後廚院裡燈火通明,即便深更半夜也是亮如白晝。目的不是給人方便做吃食,而是怕賊人跑來廚房下毒,明如白晝的廚房和院子更方便巡夜的老婆子們觀察。
劉廚娘是個對美食擁有極大熱情的人,之前莫心蘭被軟禁在奩匣閣一年也辦不了兩場宴會,而且八大氏族的夫人們或瓷裕鎮鄉紳富賈的夫人們也極少來與莫心蘭攀交情。
久而久之,劉廚娘對自己空有一身好廚藝卻無用武之地而感到悲傷。幸而她沒有請辭遠走他鄉,幸而慄海棠先爭氣得到這個籌辦宴會的好機會,也給了她一個展露廚藝的機會。
自從慄海棠宣佈奩匣閣所有人靠自己的雙手來籌辦此次宴會,爭個臉面給所有人瞧瞧,劉廚娘便興致勃勃地忙活起來。她要風光風光,讓八大氏族各府的廚娘們自慚形穢。
可是,劉廚娘想得很美好,事實當慄海棠將寫好的菜譜給她的時候,她有種晴天打大雷咔嚓一下劈到她頭上的悲憤感。
顫抖地拿著厚厚的五張紙,劉廚娘看著穩坐在小木凳上吃著鹹鴨羹的海棠,不甘心地問:“大姑娘,果真要按著這菜譜準備嗎?”
“不然呢?用你準備的那些菜餚嗎?”慄海棠把一碗鹹鴨羹吃完,舔舔嘴巴,把碗遞向劉廚娘,“再來一碗,甜的。”
劉廚娘鬱悶地看看那空碗,不滿地問:“大姑娘,你連著吃鹹鴨羹快四天啦,早午晚膳再加夜宵,算下來足足十六頓,共三十二碗。吃了這麼多,你不覺得膩歪嗎?”
慄海棠搖頭,執意說:“再來一碗甜的。”
“哎喲我的親孃咧,你這是鬧什麼毛病呢?與鴨羹有仇是怎的?往死裡吃呀!”劉廚娘呼天搶地地抱怨著,無奈走去盛來一碗姜棗鴨羹,說:“最後一碗啦,今兒午膳可不能再吃了。”
“對,我就是與鴨羹有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