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隨著這幾年饑荒慢慢過去,陝西各地查證明也越來越嚴,他一個人去還有五分的把握,搞到當地的戶口,然後留在那邊。
但帶著弟弟卻沒那麼簡單。
而有個當幹部的大,這一切就能迎刃而解了。
所以顧慶海當時就一口答應了顧二叔,然後收拾了包袱,跟著顧他走了,準備等在寧遠站穩腳跟了,再給大哥減一減負擔,把三兒帶走。
隨後的幾年裡,顧慶海帶著弟弟跟著顧二叔跑前跑後,並在寧遠鎮裡娶妻生女。
而他們現在住的這一院房子,就是顧慶海一手張羅起來的。
本來你工作,我種地,這既有工資又有糧食的,搭配的剛剛好。
而因為自己沒有兒子,顧二求兩口子也是實心等著這個侄子給自己養老送終,所以他們對顧慶海很是不錯,雙方就這麼度過了幾年蜜月期。
誰知道這時候,已經十幾年沒懷孕,年近四十的顧二嬸居然開懷了,還相繼生下一兒一女。
這人心就是這麼易變,不過半年時間裡,有了親生的孩子,顧慶海這個過繼的“兒子”就成了多餘的。
而在在二嬸的唸叨,還有二叔的預設下,本來都叫了好幾年的“大”就又叫回了“二叔”。
顧慶海也不是個傻得,在弟弟跟女兒數次被指桑罵槐後,他果斷提出了分家。
本來雙方連怎麼分都談好了,誰曉得這時候,顧二叔卻因為工作升遷,被調到了安西縣當汽車站站長。
一聽這個訊息,顧二叔兩口子又反悔了。
因為這時候的幹部,只要不是工廠裡的,工資基本都高不到哪去,顧二嬸又沒城市戶口,肯定找不到工作。
而這一旦分家,他們一家四口的生計就全指著顧二叔那點工資了。
更何況顧二叔剛到單位,雖然官聽著大,但房子還沒分到手呢,這一家四口全去了,住哪?
要是不去,他一個大男人走了,家裡一老兩小的,誰幫著照應?
既然這樣,現在這個家當然不能就這麼分了。
而繼續夥著過的話,顧二叔作為一家之主,工資當然還得放在他的手裡,只要他不肯,顧慶海一家那是分錢也落不上。
而顧慶海家每年掙的糧食,卻可以供大家一起吃。
這麼一來,顧二叔的負擔就輕得多了,等過幾年顧二叔單位分了房,再攢著了錢,到時候風風光光的走,當然更劃算。
可他們聰明,顧慶海也不是傻得,他答應顧二叔,看著當初是由他帶著自己在寧遠落了戶的份上,自己一手蓋的房子,分家時可以分他們一半,他這些年攢的工資也全留給自己兒子,自己一分不要。
且等他不在的時候,自己也會時不時照看二嬸。
說句不好聽的,就算現在處成這樣了,但到處畢竟也是活命的恩情,顧慶海做不出錙銖必較的事來。
但要每年要糧食要肉,卻不分一點工資出來,那門也沒有。
畢竟他們一家也要吃飯,而且自己剛生的小女兒體弱,還得花大功夫養著,三弟一天天也大了,他也得給幫忙攢著老婆本。
真要一心給顧二叔家奉獻了,那自己一家子喝西北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