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瓚淡笑:“放心。”
說話間,炮火聲已甩在後頭。即將駛入生活區時,碰上了反軍的關卡。
他倆一個是國際戰地記者,一個是庫克兵。
反軍檢查證件,倒沒為難他們。不過,看到宋冉的名字時,士兵挑著眉梢問了句:“candy?”糖果?)
“……”宋冉尷尬地笑了笑。因為那張照片,很多國家派兵援助東國政府……打反軍。
士兵挺大方的,把證件還給她,冤枉道:“你拍的是恐怖分子,結果我們捱打,真是不公平。也不見那些國家直接對恐怖組織開戰。”
李瓚說:“國際政治。”
士兵聳了聳肩,問李瓚:“聽說你們把城東恐怖組織的小型據點都清理掉了?”
“差不多。”李瓚說。
“不過,他們人數還是很多。戰爭持續太久,災民流離失所,為了掙傭金,加入了恐怖組織。”
“是有這樣的情況。”
“我是倉迪人,當初為了打恐怖組織才加入反軍。”士兵嘆著氣,說,“那時候,倉迪只有反軍有力量跟恐怖組織對抗。政府軍都不知道去哪兒了。”
李瓚微微一笑,不予置評,轉眸看了宋冉一眼。她輕點一下頭,示意自己記住了這個士兵。
小人物的世界,總是比想象的要曲折而立體許多。
過了關卡再走幾條街,抵達北城居民區。
倉迪南城激戰了一個多月,北邊的人們生活如舊。街上人來車往,公交執行;學校裡有學生進出;銀行、飯店均在營業;道路兩旁的服裝店、數碼店、超市、麵包店也照常開張。不過物資匱乏了些。宋冉進超市檢視一圈,肉類很少,新鮮的水果蔬菜幾乎沒有,貨架上很多商品也處於缺貨狀態。
倒是隔壁的麵包店裡客人不少,排隊等著新出爐的黑麥麵包。
宋冉過去打聽,才知很多人一天只吃一份麵包。自家是做不成的,水電、烤箱、麵粉、黃油、雞蛋都很貴。
一位中年婦女接受她的採訪時嘆道:“去年還能維持生活,今年卻常常停水停電,物價飛漲。”
宋冉判斷著她的語氣,問:“您覺得政府軍不來,比較好嗎?”
中年婦女攤了攤手,表情很為難:“如果能一夜之間回到戰爭前,我十分樂意。但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的生活還過得下去,雖然反軍統治,稅收很高,還有暴政,但我能維持生活。可現在倉迪變得一團亂,我們就遭殃了。我昨天剛丟掉工作,未來一片黑暗。”
宋冉走訪一圈,發現大部分民眾都持著相似的消極態度。
她從街頭走到街尾,在路邊找了個角度,拍攝街道全景。她深吸一口氣,側臉安靜。
李瓚注視她半晌,道:“這也不能怪他們。生存,是動物的本能。”
“我知道啊。”宋冉抬起頭,拂了下被風吹亂的發,說,“我只是在這一刻覺得,很奇怪,這條街道居然很漂亮。”
李瓚抬眸看過去,這是很普通的一條街。
古老的樓宇和新建的房屋交輝相應,街邊所有店鋪都開著門。紅綠燈交替,車流行人隨著指示燈停停走走。學生揹著書包趕公交,情侶挽著手進店鋪,咖啡館裡還有人在看書寫字。
過去的整整五個月,他都沒見過這樣的街景。再普通不過的街景。
他說:“是啊,這條街道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