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程芳菲索性也不計較菜系,打算就做家常菜,把自己會做的喜歡吃的都放上去。什麼魚香肉絲、魚香茄子、宮保雞丁、麻婆豆腐、番茄炒蛋、幹鍋花菜、酸辣土豆絲、地三鮮、……炒菜蓋飯都提供。
主食饅頭、花捲、米飯、各式面條、烙餅等等自然都不能少。
程芳菲還特別喜歡炒餅炒麵,扁豆燜面,羊肉泡饃,新疆拉條子和大盤雞,打算都給加上。
哪怕只是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也值了。
普通炒菜主食有了,燒烤涮鍋也不能少。
燒烤倒是簡單,將食材簡單加工後烤制撒上調料刷上醬就好。
但是涮鍋就比較麻煩。
她之前只會買網上的現成鍋底,自己從沒做過。
調料更是隻勉強會弄麻將和豆腐乳,沙茶醬、海鮮醬什麼的她也都是隻會吃不會做。
程芳菲決定,先把清湯、番茄和紅油辣鍋搞起來,起碼能滿足基本的涮肉涮菜的訴求。
至於什麼正宗川味、花膠雞鍋、菌湯鍋之類的就等以後慢慢增加。
至於調料,只能先有什麼就提供什麼。
反正這時代的人沒吃過華國涮肉,什麼對他們都是新鮮的。
除了上述菜式,程芳菲還打算提供些中式甜點和零嘴小吃。
顧客買了之後可以拿著邊走邊吃,在桃花源裡逛街拍照,遊山玩水。
比如糖葫蘆、麻花、桃酥,當然也少不了辣鴨脖、鴨舌、鴨翅膀和泡椒鳳爪。
程芳菲想想又開始流口水了。
當然她做的肯定不能說有多地道,但至少比現在很多餐廳中的古老菜式要靠譜多了。
農貿市場裡,程芳菲輕車熟路找到自己想要採買的古地球食材和調料。
仍是和之前一樣,比較沉的量大的都讓他們寄回去,自己和顧峰只拿了幾樣輕的,隨便可以吃的。
一連幾天,程芳菲每天從早做到晚,一日三餐,每餐都不重樣。
有的是她經常做的家常菜,有的是她嘗試回憶食譜,慢慢研究的新菜式。
為了能更好地掌握星際時代人的口味。
她還把這些菜都製作成一份份盒飯,發給自家工作室和許落的員工,也給朵拉、趙雲峰、安素教授等人都寄了估摸著合適他們各自年齡和口味的菜式,再收集他們的評價。
雖然有些人和她之間相距遙遠,但有最先進的食品保鮮技術,只要繳足了快遞費,保證他們收到那一刻就和剛出鍋一樣,味道、口感都不會打折扣。
可惜就是刺紅將軍去出任務了,包括副官石丁和當時參加太極學習班的所有人都聯系不上,沒法接收星際快遞,只好等他們回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