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學識跟“有機物”的關係比較近一點,所以,在接觸到它之後,它無時無刻不再嘗試著讓人類的自己重新迴歸宇宙意志,使用它產生的那種“不會害自己”的信任感和熟悉感就是這麼來的。
耶和華轉身,抬起尾巴,然後坐在了椅子上。
那麼,是時候開始安排接下來的行動了。
首先,最重要的是,審視當前的局勢。
於是,耶和華從系統中拿出了她一直帶著的筆和筆記本,開啟筆記本,在空白處的中央區域寫上了“局勢”兩個字。
嗯……想要對局勢有清晰的瞭解,那麼橫向以及縱向思維,包括“層層剝繭”思維都很有用。
於是,在左上角,耶和華寫下了接下來要使用的思維方法。
而思維導圖則是有效的記憶手段,這可以讓耶和華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且思維導圖本身也可以強化對思考事物的短時記憶,對於未來要做的事情也能更加清晰。
然後,他把“思維導圖”這四個字也寫在了左上角。
那麼,開始思考吧。
首先,從“局勢”兩個字上下手,“局勢”二字有至少兩種主要意思:對事物發展趨向的描述,以及規模、格局等等。
而現在,“局勢”二字毋庸置疑對應著第一種意思,也就是對事物發展趨向的描述。
這句話的重點自然就落在“事物發展趨向”,而“描述”則是對應字詞的性質,“的”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結構組詞。
那麼,同樣的,開始分析這個重點。
這裡可以用橫向思維法分析。
所謂的橫向思維,也就是和發散思維類似,也就是列舉跟思考事物有聯絡的淺層性質。
比如思考一個瓶子組成,用橫向思維的話,瓶子首先由“瓶子”兩個字的名稱,其次是描述它的顏色,然後形狀、功能、品牌、型別、材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由於需要對這個瓶子進行大量的描述,因此就跟典型的外貌描寫差不多,但並沒有特別深入去涉及每一個描述。
於是,耶和華在筆記本上先畫出橫線,寫下“意義”二字,便將先前關於“局勢”二字的意思又在“意義”的基礎上寫了下去。
緊接著,才在“事物發展趨向”這一行字拉出很多的線,寫下了“影響”“涉及事物”“導向”這三個詞。
考慮到很多東西其實並不需要太過詳細,耶和華就沒有浪費時間繼續橫向思考更多的聯絡概念了。
那麼,接下來,該用上縱向思維了。
跟橫向思維“遍地開井”的方式不同,縱向思維則是“只挖一井”,也就是對一件事物的聯絡概念進行深層思考。
就比如先前的瓶子,橫向思維將它描述了出來,而縱向思維則專門盯其中某個東西。
比方說,“結構”這個概念,從外表來看,它的結構組成是什麼樣的,是玻璃,還是金屬。
然後,進一步思考,是組成這種大體系物質中的哪一種,是玻璃鋼,還是碳素鋼。
然後再進一步思考,構成這種物質的又是什麼,是什麼分子。
構成這種分子的又是什麼,是什麼原子,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範德華力)又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