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戰爭世界> 第五章 引領潮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章 引領潮流 (1 / 2)

說到經濟話題,會議氣氛一下就冷了下來,甚至有點緊張。

顯然,這絕對不是在增加幾千億軍費開支那麼簡單的事情。要知道,就算沒有張清芳與周自強研製的可控聚變反應堆,004型航母也會開工建造,不過晚幾年罷了,而且耗費不但不會降低,還要增加不少。李佑廷提供的報告裡就明確的提到,聚變堆能夠大幅度降低核動力航母的全壽命成本。

圍繞著可控聚變核電站進行的基礎建設,前期投資不是幾千億,甚至不是幾萬億就能解決的,而是幾十萬億、上百萬億的巨大投入,還會持續數十年之久。由此造成的負擔,根本無法想像。

在“問天計劃”正式啟動之後,國務院的官員大多持保守立場,連國防部長彭建軍也不例外。當然,彭建軍主要是擔心基礎建設工程大規模啟動之後會對軍費造成影響,使得眾多軍備專案無法順利推進。黎文強的立場最為堅定,即認為在可控聚變核電站真正具備商業應用價值之前,必須控制基礎建設的規模,絕不能盲目投資,避免造成不必要浪費。雖然段峰嶺的態度比較曖昧,但是在涉及到國家投入的關鍵問題上,他比較偏向於黎文強,即認為過大的前提投資存在巨大風險,還是不可控的風險,因此前期建設工作一定要謹慎,最好在有了十足把握之後再走出決定。至於其他的部長級官員,大多支援黎文強,只有少數贊成提前開始進行基礎建設。

當然,黎文強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

主要就是,基礎建設的投入實在太大了,如果可控聚變核電站的商業應用出現問題,哪怕只是暫時的問題,比如沒有在預定的期限內解決所有技術問題,耽擱了幾年,也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為此,黎文強拿出了很多證據。

按照交通部在去年提交的報告,如果按照“問天計劃”設想的前景進行建設,那麼電動交通工具就將成為主流,必然會取代由內燃機驅動的交通工具。雖然現有電池的效能依然存在侷限性,但是問題不太大。簡單的說,只要能夠解決電力的問題,那麼電池效能的侷限性完全可以忽略。到時候,電力價格遠遠低於燃油價格,而且隨電力價格降低,電池的價格也必然會大幅度降低,因此完全可以透過增加電池來解決電池容量不足的問題,從而使電動車輛達到現有燃油車輛的續航里程。只是,要普及推廣電動交通工具,特別是電動汽車,首先得解決電力傳輸的問題,也就需要建立覆蓋全國的超高壓電網,同時得配套建設上百萬座充電站。即便後者可以透過向民營企業開放市場的方式,用民間資本來搞基礎建設,但是前者必然得由國家投資,至少得由國營企業參與。只是這一項,前期投資就要上萬億,而總投資不低於十萬億。

這是個什麼概念?

在西元2019到2020財年度,交通部的總預算還不到五千億元,而且跟交通能源有關的投資不到一千億元。

當然,將在“問天計劃”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不止是交通。

能源部也提交了一份報告,主要內容是聚變核電站的建造與運營。因為存在保密方面的問題,所以在產業革命的初期,聚變核電站肯定全是國營,只有在保密等級降低後,才會向民營資本開放。按照“問天計劃”的規劃,至少需要建造一千座兩千兆瓦級核電站,才能基本取代現有的火電、水電、風電與太陽能電站。考慮到電力價格降低所帶來的需求增加,比如由電動車輛取代內燃機車輛產生的額外負擔,準確的說是以全國總能耗為準,那麼最終要建造三千座兩千兆瓦級核電站。即便不考慮社會發展,特別是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增加的電力需求,只是這三千座兩千兆瓦級核電站的建造成本就在六十萬億以上,而且是理想結果,實際投入很有可能是其兩倍。要讓三千座聚變核電站正常執行,還需要建造生產重氫、堆芯等必備原料的工廠。

毫無疑問,只是在能源上的投入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些錢從哪裡來?

沒錯,華夏的經濟規模確實很大,要不了幾年,經濟總量就將超越花旗,成為全球第一的經濟體。只是,華夏的經濟實力不是無限大,而且建設所需要的資金,歸根結底是社會總產值,而不是中央銀行印出來的鈔票。如果把太多資源用在基礎建設上,那麼其他各行各業都會受到影響。

黎文強是搞經濟出身的,段峰嶺也是,國務院的大部分部長多多少少懂點經濟,因此都清楚這個道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