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月明> 疑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疑團 (4 / 4)

唐頌點頭,“池浚是關內道豐州武鄉人,葉赫是河東道朔州平魯人,入仕後的履歷都沒有疑點,其他方面看不出兩人有交集。溫緒也是豐州武鄉人,他和池浚兩人是同鄉,目前看來他們都被齊王所用,那也就不奇怪了。”

“這跟我查出的結果相符。”燕序齊道:“所以我時常懷疑是否是自己多想了。”

兩人思緒錯亂,導致對話也是混亂的。

唐頌說:“我有疑問,玉向也有疑問,會是巧合麼?”

兩人都未料到今日他們之間這場對話竟然追溯到了以前的舊案,而其中的上官瑾軍糧案是五年前順永帝在位時的冤案。這樁案子驅使唐頌來到長安,與此同時,燕序齊被貶謫又因此案晉升,他們因為這樁案子結識,然後所有人都被捲入了奪嫡的風波,這場風波延續至今。

諸王爭權,大局未定,疑團疊出。他們走出一段路後,好像又回到了起點。兩人均是一頭霧水,為何會有這樣的感覺?

燕序齊道:“順永四十四年,池浚兩次南下,一次是查杭州賦稅案,一次是巡查江南道,而這兩次他都避開了禦史臺的一個人,我和殿下的學生。”

燕序齊口中的殿下是昌睦公主專屬的稱呼,而這個學生是四門館出身的冷思州。

唐頌跟著他的思路回溯,“冷思州是順永四十四年春闈進士科的科考狀元,被先帝欽點為禦史臺察院監察禦史。我們花鳥司帶著許頃智從杭州歸京後,先帝正式下命花鳥司聯合三法司徹查上官瑾軍糧案,此時的禦史臺兵分兩路,冷思州負責與我們一起共同查案,而池浚則是受命南下徹查以許頃智為主謀的杭州賦稅案,這一次他們兩人確實是各自行事。軍糧案和賦稅案結案後,池浚被擢升為禦史大夫,冷思州被擢升為禦史中丞,先帝因為不放心江南道其他各州的賦稅情況,故命令禦史臺分派監察禦史南下江南道清除積弊……”

“而這一次,”燕序齊接上她的話道:“池浚把冷思州留在了京裡,自己帶人南下,沒有讓冷思州插手南下的政務,他對冷思州有戒備。唐頌,冷思州跟我們一樣,他在他的衙署沒有真正掌握到實權,這是他親口告訴我的。”

此時,唐頌回憶起了她和秦衍的兩場談話,一場是軍糧案和賦稅案結案後,秦衍到延壽坊來找她,兩人談到順永帝對燕序齊、萬鶴立和冷思州三位寒門出身的官員任用,那時他們已經留意到了池浚不斷的在推動局勢,池浚所屬的派別可疑,順永帝為了暫穩三法司的政派,任用池浚為禦史臺長官的同時,任用冷思州為僅次於禦史大夫之位的禦史中丞。

不過目前看來,冷思州在禦史臺發揮的作用沒有達到順永帝原本的預期。

另外一場談話發生在秦衍前往甘州同吐蕃共商馬匹互市之事歸京後,那時以池浚為首南下巡查江南道的監察禦史們在秦衍之前也已歸京,禦史臺查出了江南西道的袁州、吉州和江南東道的水州這三州官員厚斂的弊政,為此順永帝罷黜了三州刺史的官位,重新任用三州的官員。

想到這裡,唐頌開口道:“這也就是說,池浚本人的能力到底如何,並非有目共睹,他的政績突出,也只是他和他心腹官員的一面之詞。”

燕序齊眸光寒冷:“不錯。”

唐頌搖頭,倒吸一口冷氣,“池浚為了助齊王奪嫡,不惜犧牲獄政公正,蔑視人命,呂慶他勒案影響的僅是朝中的局勢,但是禦史臺巡察各州的職責關繫到民生大計。”她說著抬起頭:“玉向,有些事情我是不敢深想的,我應該相信池浚至少在國事方面不會偷奸耍滑麼?”

燕序齊看著懷疑和迷茫從唐頌眼中溢位,她來到長安,是為了保證邊境將士的口糧,禦史臺如果盡不到監察各道各州的責任,而是單純淪落為了某位親王的喉舌,那麼各州賦稅每年能否順利抵達長安,軍餉軍糧每年能否有穩定的供給?

“至少我們知道池浚不可能成為友人,甚至是同僚。”燕序齊昂首,口吻果決的說:“所以,池浚必須出局,屆時也許我們可以查明一些事情,解除今日的困惑。”

池浚出局,以燕序齊、冷思州、萬鶴立三位寒門學士為首的三法司政派才是真正穩定的政派,才是心志一致,言行不貳,力求獄政公正的政派。

這就是燕序齊的野心,而他的野心並不是為了自己。

昌睦公主。

唐頌站直身,扶刀望著燕序齊,初見時的燕序齊是憂心自己處境的失意公子,而今的他是無茍求,有素守的君子,君子有意氣,他的鋒芒便會愈發明銳。

唐頌下頜高抬:“這是殿下的鋪謀?”

燕序齊淡然而笑:“這是默契。”

“池浚背後的勢力是猛虎惡龍。”她說。

“刑名衙署除了三法司,還有花鳥司。”燕序齊笑道:“我燕某人有幸與唐司長同行,何懼之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