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定,一甲只錄取三人,依次為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合稱為三鼎甲。
二甲佔總人數的三成,賜進士出身,第一名稱為“傳臚”。
剩餘的貢士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名同樣稱為“傳臚”。
二甲的進士都會留在京中為官,三甲的進士基本上都放到地方去。
閱卷官們連夜閱完試卷,挑選出前十名的試卷呈交給景文帝御覽,供他點定三鼎甲初步人選,三鼎甲的最終結果也會受到大臣們的左右,具體還需要由景文帝和大臣們共同選定。
景文朝不是一言堂,景文帝飽讀詩書,通曉經義,是真正的文皇帝,他對文臣們很尊重,在很多事上都會徵求他們的意見,特別是以中和殿大學士李基為首四殿大學士,非常受倚重。
早上,文德殿。
大臣們已經互相傳閱完前十名貢士的試卷,他們三五成群的圍在一起各抒己見,現場的氣氛很是熱烈。
景文帝在兩位大漢將軍的簇擁下從外面走了進來,大臣們紛紛跪地行禮,他邊走邊道:“平身,各位愛卿,議一議此次殿試的三鼎甲吧?”
吏部尚書趙碩率先出列,高聲道:“陛下,老臣認為,慕容鴻信的策論遠邁他人,可點其為新科狀元。”
大臣們紛紛贊同,景文帝目視李基、朱宗昌、張育梅和範亭堅四人。
四人互相對視一眼,出列躬身道:“臣等附議。”
大臣們齊聲高呼:“臣等附議。”
景文帝點頭道:“可。”
國子監祭酒常甯提議道:“陛下,孫欣的策論只比慕容鴻信稍遜一籌,可為榜眼。”
和慕容鴻信的眾望所歸不同,點孫欣為榜眼,引來部分大臣的反對,他們和贊同的爭辯起來,秉承著“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原則,哪怕是吵到臉紅脖子粗,也只用唾沫和聲音來壓制對方,從不會想著用拳頭。
現場鬧哄哄的一片,殿中侍御史大聲制止,大臣們這才安靜下來,紛紛看向景文帝,等待陛下裁決。
三鼎甲的排名他們有提議權,在不死諫的情況下,最終拍板的還是皇帝,若是意見一致還好,若是意見不一,就只能等皇帝來裁決。
“可。”
接下來就輪到探花了,景文帝來之前,大臣們就達成了統一的意見,傻子都能看得出來陛下有意點賈瑜為探花。
而且他具有探花的必備條件:才華和容貌,他的試卷也在前十名之中,點他最為合適,除此之外,別無他選。
眾大臣紛紛看向李基,等他帶頭開這口,李基笑呵呵道:“陛下,依老臣之愚見,可點賈瑜為探花。”
保和殿大學士朱宗昌附議道:“以此子之才貌,實為不二人選。”
鴻臚寺寺卿房瑄出列道:“老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