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為紅樓來> 後記(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後記(二) (1 / 3)

天啟二年,十月。

陳賢聽從了賈瑜的建議,將集政治、軍事、經濟、貿易、文化、商業、科技於一體的都中改名為“長安”,有“長治久安”之意,此名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認可與好評,“神京”這個沿用了一百多年,幾代人耳聞目染的名字自此壽終正寢。

除此之外,南部陪都金陵府改成了“南京府”,而北部陪都洛陽府卻依舊是洛陽府,朝廷本來是打算用“東京”二字為其易名,它位於神京城的正東方,用這個名字很合適,況且陪都嘛,帶個“京”字是合情合理的,但訊息一出就在民間引起了一大片的不滿,朝廷深知民心的重要性,不願意和百姓們對著幹,計劃胎死在了腹中。

它之所以免遭“毒手”,原由無它,只是因為那年賈瑜到此探望時任洛陽府知府的老友陳淳時,一時興起,揮筆寫下了一首名曰《代悲白頭翁/白頭吟》的長詩。

其中有四句寫的極其精妙,恰似神來之筆,聽過的人無不拍桉叫絕,讓這座人文薈萃,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再一次煥發了青春,變成了文人騷客們心馳神往的遊玩聖地,名氣完全不輸給號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府與杭州府,謂之: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彼時的寧國府已經富貴到了極點,是為大梁第一世家,有人曾這樣調侃:‘寧國府裡一個婆子的衣著打扮都要比一般大門大戶的當家太太要奢侈許多’,在百姓們看來,它不僅僅是一座國公府邸,更是一隻深不見底的聚寶盆,一棵高不可攀的搖錢樹,只要和它沾上關係,哪怕是一星半點,都足夠去改變自己前途渺茫的命運。

因此有很多人甘願放棄良籍,削尖了腦袋往裡鑽,若是能成為一個下人,天天吃香的喝辣的的不說,在親友們面前也能翹著鼻子,拍著胸口說“我在寧國府裡做下人,經常能看到賈公爺”,多有面子啊。

為富不仁,唯利是圖是甄家的做派,這八個字不會在賈家的門戶裡應驗,若是你確實有重大的事需要救助,帶好證明,到寧國府或者榮國府的門房去說清楚情況,那你當場就會得到一個讓你挑不出任何毛病來的回覆,長安城內外有如此一段上到耄耋老人,下到總角小兒,乃至目不識丁的鄉野村婦都耳熟能詳的俚語,是這樣說的:‘當你無故受到貪官汙吏與地痞流氓欺壓時,千萬不要忍氣吞聲,更不要委曲求全,馬上去找和觀音菩薩一樣大慈大悲,和如來佛祖一樣神通廣大的賈公爺,他老人家嫉惡如仇,一定會為你做主的。’

前段時間,《長安週報》的專欄記者採訪了賈瑜,這個能顯著提高官府公信力,使普通民眾也能覺得與朝堂近在遲尺的先進理念是賈瑜率先提出來的,並得到了陳賢的鼎力支援,得益於成熟的印刷技術,報紙可以在民間廣泛推廣,上面目前分為四個板塊,一是朝廷頒發的律令法規、二是優秀的詩詞歌賦,小說文章、三是熱點事件,比如說某個官員升遷或者獲罪了,四是廣告招租,又比如說某家酒樓推陳出新,便會花點銀子去做個推廣。

一朵花開後,剩下的花很快就會爆滿山坡,時至今日,《大梁青年報》、《大梁少年報》、《北方日報》、《南方日報》、《光明晚報》等報刊陸續問世,各府縣也相繼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報刊。

許多人茶前飯後聚在一起高談闊論時不再是東扯一句,西扯一句,而是對著一張新鮮出爐,還沾染著些許墨香,廉價卻又相對權威的報紙,有跡可循的評頭論足著不久前的時事新聞,從側面也基本上解決了底層百姓在不具備有效渠道時,只能選擇盲目跟從,聽風就是雨的通病,對朝廷維持民間穩定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還能創造不菲的收入,可以說是好處多多。

儘管他在竭力的掩飾,但記者還是計算出寧國府每年光是直接捐出的善款就高達三十多萬兩紋銀,這筆無數人十輩子都掙不到的鉅款被用在了各種各樣的公益活動中,及時幫助了許許多多走投無路的苦命人,完成了真正的“達則兼濟天下。”

與此同時,賈瑜的個人聲望與榮譽也達到了不可撼動,堅不可摧的頂峰,在兩億三千五百萬百姓的心目中,他是當之無愧的“國之柱石”,大梁離開誰都行,就是不能離開他,在二百二十萬將士的心目中,他則是實至名歸的“絕代軍神”,戰功遠邁漢之霍去病,哪怕歷史上所有的名將全部加起來都怕是難以與之相提並論。

他愛兵如子,與兵士們同鍋而食,同榻而眠、他用兵如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總是能用最小的傷亡代價取得最大的全面勝利、他賞罰分明,明令禁止將領和軍官們貪汙腐敗,剋扣軍餉、他身先士卒,常常率先殺出戰陣,一匹白馬、一杆銀槍、一面帥旗,便是兩軍對壘的戰場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是將士們發自肺腑去擁護、尊敬、感恩的物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按照常理來說,賈瑜位極人臣到了這種程度,關鍵他在民間和軍中都能做到一呼萬應,從者雲集,將來絕不會有一個較好的下場,縱使他僥倖能得到善終,可他的子孫後代早晚也會被後世之君清算,即便他以前立下過那麼多,那麼大的功勞。

在華夏泱泱的歷史上,功高震主這四個字讓不知凡幾的英雄豪傑最終死於非命,但賈瑜和他們不一樣,首先他所效忠的皆是心胸寬廣,有容人之量的明君,景文帝如此,天啟帝如此,他的第二位親傳弟子陳熾亦是如此,他那一腔洶湧澎湃,睥睨古今的淵博學識才得以全面施展。

其次他不貪戀權柄,該放手時就放手,放的乾淨利落,放的毫無怨言,從來不會瞞著朝廷去做違背原則、良心、職守的事,曾數次真心實意的上奏摺請乞骸骨,告老還鄉,帶著林黛玉她們回蘇州府過與世無爭,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好頤養天年,但都被天啟帝果斷的給拒絕了,並且一再對著列祖列宗的神位發下毒誓,只要他不忘初心,就絕對會方得始終。

另外他還與時俱進的重新制定了族法,百般約束族中子弟以及兩府的下人們,決不允許他們在外面仗勢欺人,替別人張目撐腰,做下違法亂紀的惡事,尤其是在朝為官或者有官身者,更是被嚴格要求,一旦發現並證實有貪贓枉法之舉,不論嫡庶、不論大小、不論輩分,也不論遠近,立刻送交有司依法問罪,不會寬容。

平心而論,若是說到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古往今來那些如雷貫耳的奸臣沒有一個可以比的上賈瑜,但他的所作所為卻和他們大相徑庭,一個是極惡,一個是極良,完全是天壤之別,他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能夠讓大梁繁榮昌盛、社稷萬世不易、國民安居樂業,而且他做的非常出色,不給別人攻訐的機會,平常的時候他總是不聲不響的埋頭苦幹,關鍵的時候他就會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屬於那種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技驚四座的隱藏人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