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齡死後,群情激昂。
朝廷本就於興中有愧,輿論沸騰之下,慶德帝只能下令將孔玄處死,以洩民憤,隨後又為馮高氏封了一品誥命,卻被其婉拒。
得知孔玄即將受刑的訊息後,莫同連夜奔至南陽宮,以辭官為威脅,懇求太祖皇帝對其網開一面。皇帝不允,並將其軟禁。
局勢已定,莫同亦無力改變。
為救孔玄,他只好秘密將裴夫召來,並令他放出謠言——
“你就說......是我託孔玄貪賣朝廷物資時不慎被馮齡發現,心虛之下恐他入京舉報,才會令孔玄將其滅口……”
如此一來,便是將所有的罪責全都攬到了自己身上。
在莫同這般“惡行”的襯託下,馮齡的敲詐勒索,以及孔玄的蓄意報複似乎都顯得無足輕重了。
裴夫雖有些不忍,但為了孔玄能活命,不得不聽令執行。
二人為營救孔玄可謂煞費心血,然而令他們都沒有想到的是,莫同死後沒多久,孔玄終在巨大的愧疚下自戕了。
隨後,興中百姓千人血書請求太祖皇帝處死莫同。
慶德帝聞言大怒,卻又不忍責備本就無罪的摯友,只好將火力對準了反抗的那些人。
莫同犯下“銷贓殺人”一案,皇帝不僅沒治他的罪,反捉了那些在血書上題過名的百姓橫加鞭笞,以儆效尤。
興中那邊對此很是失望,民眾自願歸順北梁,子孫後代皆以梁人自居。除此之外,更有北梁的細作趁虛而入,於鹹南的邊境不斷尋釁滋事,擾亂治安。
一時間,血流漂杵,民怨沸騰。
紛爭過後,朝廷又不得不投入大量的金錢去補濟那些被戰火波及過的地方,可謂勞民又傷財。
興中這塊土地,終在嘉寧年間被大將軍唐瑜徹底納入鹹南版圖,結束了長達數十年的混亂。
經此一事,莫同無異成了歷史的罪人,而後為天下所惡,遺臭萬年。
聽完整個故事,唐瓔卻有些不解,“興中這塊兒既然如此頑固,太祖皇帝何不將其收入囊中?”
孔青垂眸道:“兩國停戰後,以鹹南的國力根本養不起興中,至於莫大人……”他頓了頓,喉中似有哽咽,“雖心存善意,卻也無力改變當局。”
唐瓔胸口一窒,泛起微微的酸脹。
對於莫同此人,她是極為敬佩的。
這位聲名狼藉的錦衣衛指揮使從頭到尾都十分清楚,朝廷的物資無論如何都無法到達真正需要的人手中,故才聯合裴夫與孔氏兄弟出此下策。
縱使身陷囹圄,病魔纏身,一顆丹心卻依舊牢繫著九州的百姓。雖為丹青大家,卻不失文人風骨,更有折戟沉沙、錦衣夜行的覺悟……
而馮齡與莫同二人道雖不同,卻都懷著一顆同樣的悲憫之心,恤老憐貧,扶危救困,實乃胸懷大義之人,只是他們善心下的無奈之舉,卻終令自己越陷越深,乃至萬劫不複。
聽完孔青的敘事,唐瓔心有所感。
“或許……我是說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