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存亡之秋> 第一章 姜維獨憑氣力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章 姜維獨憑氣力高 (2 / 4)

然而,在姜維返回成都後不久,魏國國內又出事了,什麼事,淮南三叛。

淮南,是個神奇的地方,這裡的三代主官王凌、毋丘儉與文欽、諸葛誕,為了對抗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先後發動叛亂。

第一次王凌之叛是魏國嘉平三年公元251年),結果是司馬懿率軍征討,王凌事敗自殺。

第二次毋丘儉和文欽之叛是魏國正元二年公元255年),結果是司馬師大破淮南軍,毋丘儉被殺,文欽逃亡吳國。

那麼這第三次諸葛誕之叛,又是個什麼情況呢?

此時是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諸葛亮族弟一稱堂弟),魏國徵東大將軍高平侯諸葛誕,他在司馬父子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不斷剷除支援曹魏勢力的情況下,越發不安、害怕。特別是去年年末,司馬昭的手下賈充跑到淮南試探他,賈充回去後給司馬昭說了很多話,司馬昭因此生疑,調他到朝廷擔任司空。司空這個職位雖然位列三公後漢三公為太尉、司徒、司空),職位很高,但沒有兵權。等於讓他進入京城就此架空,東線所有軍馬便都會被司馬昭掌控。諸葛誕收到調令,是越想越怕,越怕越想自保。終於在這年五月殺揚州刺史樂綝而叛,他擁有的軍隊人數超過十五萬,徵集的糧食足夠吃一年,據守淮南壽春城,對抗司馬昭。

反叛後,諸葛誕又派吳綱、兒子諸葛靚聯絡吳國。吳國便出動數萬大軍,由文欽、唐諮、全懌等率領,吳軍趁包圍圈未成時突入壽春城內支援,孫綝、朱異、丁奉、黎斐等作為外線支援。

同年七月,魏大都督大將軍高都公司馬昭攜帶小皇帝曹髦及郭太后一行,率青、徐、荊、豫及關中部分軍隊組成二十六萬大軍東征討伐諸葛誕。

同月,司馬昭駐屯丘頭,派鎮東將軍王基及安東將軍陳騫包圍壽春,派石苞、胡質及州泰領兵抵抗吳援。

於是在淮南壽春城下,叛軍諸葛誕、吳國援軍、司馬昭軍,三方共四、五十萬人云集,這場被譽為三國時代規模最大的戰役,全面爆發。

淮南三叛的爆發,使季漢朝廷看到了北伐勝利的希望。姜維亦燃起雄心,請求出戰。季漢朝廷當即命令後將軍行大將軍事涼州刺史平襄侯姜維率軍北伐。

就這樣,姜維與季漢的北伐事業,又將續寫。

姜維領命後,即刻整頓兵馬,出征前線。

關於姜維北伐軍的人數,最多能調動五萬人。為何是五萬?

因為在季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五丈原之戰後,國家休養生息了二十年,國力有一定的恢復,但是跟隨劉備、諸葛亮、馬超等四方而來的軍士不斷老去,僅靠蜀中一地不能補給,所以之後再也沒有能力組織十萬人的北伐軍。姜維能帶五萬人已是極限。

那這五萬人的具體組成情況又如何。

王牌部隊之虎步兵,這是姜維起家的部隊。當年姜維歸漢後,諸葛亮讓他統領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虎步兵整體分左、中、右三部,巔峰兵力近兩萬。虎步兵是擅長正面對抗的重灌步兵,武器以槍矛與盾為主。也有一定數量適合短兵格鬥的刀兵和斧兵。五丈原之戰結束,漢軍後撤,司馬懿追來,姜維率虎步兵調轉戰旗,列陣迎戰,司馬懿驚愕,擔心諸葛亮詐死,於是退兵。騙退司馬懿後,姜維率軍退回漢中。之後姜維逐漸統領全部虎步兵,並擴建為益州虎步兵、涼州虎步兵二部,以此為基礎,作北伐軍的主力兵種。

精英部隊之連弩士,這是一支射擊部隊。兵員主要來自於蜀東南的涪陵郡。諸葛亮曾經從涪陵郡中徵收三千青壯男丁組成連弩士,後來鄧芝遷徙涪陵郡豪帥五千戶為兵戶,組成獵射官。他們的裝備非常好,使用諸葛亮參與改進的一種連弩,名元戎弩,又稱損益連弩,民間稱諸葛連弩。這個連弩能夠一次發射十箭,殺傷力驚人。有一次漢軍北伐因糧盡退軍,司馬懿讓張合率軍追擊,諸葛亮命令連弩士在木門設伏。魏軍一進伏擊圈,連弩士居高臨下,萬箭齊發,張合被射中右膝,不久死去。射擊部隊是一種以火力壓制為主的戰術利器。但因為連弩生產難度較高,箭矢必須為特製,所以這支部隊不適合大量配置。人數一般保持在三到五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特種部隊之無當飛軍,這是一支山地部隊。諸葛亮南征時,把南中地區的夷族、青羌等勁卒徵召入伍,他們身披鐵甲,能翻山越嶺,擅長山地與防守作戰。他們的老長官是馬謖、王平,後來為張嶷。這支部隊在歷次戰爭中損失較大,所以後來數量有限。

騎兵部隊,一部分是馬超、馬岱舊部。一部分是諸葛亮拿下陰平、武都地區後獲得涼州馬而擴建。再有一部分是後來姜維經略隴西所增加的騎兵。但季漢一直偏愛步兵,所以配置騎兵的人數一般只有幾千。

另外,從諸葛亮到姜維,都有招攬邊區羌、胡為羽翼的傳統。羌、胡一直是生活在西北邊區的遊牧民族。羌、胡人的特點是驍勇善戰,只是有些反覆無常,誰強就跟誰,誰給自己好處就幫誰。姜維是天水人,天水是漢與羌、胡雜居之地,所以他和羌、胡人很熟悉,對於招攬羌、胡更是得心應手。他每次招攬羌胡兵的人數不詳,少則幾千,多則萬計。

姜維的北伐軍在總體上繼承了諸葛亮時代以步兵為主,精英、特種兵為輔,騎兵協同的配置特點。而姜維為彌補北伐軍人數不足的問題,所以更為頻繁聯絡羌、胡。

一支五萬人的軍隊,人數雖不夠強勢,但畢竟是國之精銳。在往年的北伐中,姜維北伐所消滅的敵軍總數已經遠超諸葛亮北伐時期。所以其戰鬥力不可小覷。

姜維在漢中整軍完畢後,即率軍北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