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存亡之秋> 第二章 進軍沈嶺北伐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章 進軍沈嶺北伐賊 (1 / 4)

駱谷谷口,是這次姜維北伐遇到的第一個軍事據點。若魏國在這裡安排重兵,那麼姜維大軍很有可能被阻在谷口,就像當年公元244年)魏將曹爽伐蜀被阻於興勢一般,寸步難行。雖然探馬每隔一段時間就返回稟報一次軍情,但到底前方對手情況如何,是否能拿下谷口,姜維本人心裡沒底,夏侯霸亦如此。

此時,姜維、夏侯霸在中軍,王嗣、傅僉為先鋒,而負責後軍的兩位將軍,一位叫楊戲,一位叫趙廣。

楊戲,字文然,益州犍為郡武陽人。他在年輕時做過督軍從事,做過丞相諸葛亮的主簿,後來受到大司馬蔣琬的器重,做過護軍、監軍、建寧太守、梓潼太守,如今官職射聲校尉。楊戲是益州士人代表,性格闊達,坦誠忠厚,文辭燦爛,在季漢延熙四年公元241年)作《季漢輔臣贊》。

《季漢輔臣贊》可以說是季漢歷史上最早的‘贊文’體記錄季漢開國君臣的作品。不過較為遺憾的是他作品中的人物皆已去世,沒有一人參與過姜維北伐。唯一慶幸的是作品中的人物後代有參與,便是此時在他身邊的那位。

趙廣,冀州常山郡真定人,名將趙雲次子。趙雲因為是晚婚,所以在他戎馬生涯中,沒有父子同時參戰的故事,他去世後留下兩個兒子,長子趙統和次子趙廣。諸葛亮讓趙統留在宮中,為虎賁中郎督,加行領軍,負責保衛皇帝。次子趙廣則加入北伐軍,姜維統軍後趙廣一直留在姜維軍中。

趙廣頗有父親趙雲之風,是一名純粹、忠義的軍人。

此時楊戲拿出盛酒的口袋,飲上幾口,仰望山頭,感慨道:“從先帝到當今,北伐幾十年了,如今又困在這山道之中,何時才能出頭啊!”

見楊戲話語消極,趙廣不樂道:“楊將軍,你好像對北伐很有意見。”

楊戲又飲了一口,笑著對他道:“趙將軍,你怎麼能這麼說我呢,難道你是真的不明白?”

趙廣盯著他,道:“楊將軍,你我是後軍,肩負著全軍後衛的任務,而你這些話語卻很傷士氣,這讓我如何明白。”

楊戲不屑地笑了笑,道:“後軍?先鋒把好果子都摘了,後軍還有什麼吃的?我楊戲以前也是丞相府的人,大司馬蔣琬也很賞識我,像我這樣的老將軍,居然被安排在後軍,實在令人無法理解。”

趙廣正想回復,楊戲止住道:“等等,我知道你想說什麼。安排在後軍也很重要是吧,當大軍打了敗仗要撤退時再讓你我來斷後,讓敵人的箭頭先射入我的胸口,便由此獲得了一個忠節殉國的好名聲。姜伯約啊姜伯約,你外表上看似寬宏,內心卻多猜忌,看來我楊某終究要栽在你的手上了。”

趙廣道:“楊將軍,你這是什麼話呢。參加北伐無論是做先鋒、中軍還是後軍真的區別很大嗎,就如一個人有一日三餐,都是很重要的。”

楊戲盯著他,道:“我管你一日三餐還是幾餐。照你這麼說,你我就是晚餐了?那麼今天晚上你我可要好好吃上一頓,不然真的太累了。”

趙廣道:“等先鋒佔領谷口,別說吃上一頓,吃幾頓好飯都沒問題。”

楊戲揮手道:“算了算了,我不跟你這後輩扯了,真是越扯越遠。等出了這駱穀道,我再去找姜伯約,讓他給我弄點好吃的。”

此時,駱谷谷口。

只見傅僉領三千軍士衝了上去。

當傅僉兵臨谷口關城之下時,見城樓上卻沒一點動靜,令人奇怪。

這時城樓上忽現一人,那人對他道:“傅將軍,傅將軍,這裡是空城,沒有一個魏兵。”原來此人是剛才彙報軍情的探馬,只見那人拿起旁邊的魏國旗幟,將其扔下城樓。

傅僉見況大喜,道:“先鋒將士,隨我衝入關城!”於是傅僉策馬在前,軍士在後,很快衝開關門,佔領關城,拿下了駱谷谷口。

稍後,王嗣趕到關城時,見樓上已樹立漢國旗幟,樂道:“傅將軍,你可真行啊!”

傅僉站在樓上,回應他道:“王將軍,谷口已拿下,你快命人回稟姜將軍,我現在準備去拿下一個據點沈嶺。”

王嗣道:“傅將軍,沈嶺應該我去拿,你可以先休息一下。”

傅僉揮手道:“那可不行,我還沒斬殺一個敵人,怎能休息,一切按軍令辦就好了。”傅僉道後,便離開了。

王嗣無奈只能又隨他,便派人去稟報姜維,自己則佔據谷口。

沈嶺,漢軍透過駱穀道,通往關中之間的一條必經的軍事道路。如果說魏軍沒在谷口設防,怎麼也不會讓漢軍輕易透過沈嶺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