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柳隱出列,道:“姜將軍,夏侯將軍,如今淮南,五十萬人在壽春內外對峙,我軍應該做長期作戰的準備,這樣才能牽制魏國,讓吳國可以持續增援淮南,讓魏國東西兩顧,疲憊不堪。只要司馬昭在淮南受挫,到時候不用太多犧牲,我軍就能取得勝利。如果司馬昭在淮南得志,我軍此時的犧牲便成了徒勞。末將認為全軍應移至芒水,依山為營,坐觀天下形勢,再做下一步計劃。”
姜維道:“柳將軍說得不無道理,我軍北伐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支援淮南和東吳。如果那邊失敗了,我軍也很難單方面取得成功。”
姜維看著另一側,道:“李密,你說呢。”
李密道:“我之前出使吳國,吳帝孫權向我打聽我國的兵馬情況,我也調查了吳國的情況,我覺得吳國軍隊水戰是一流的,山地戰也是一流的,但是平原戰或許並不突出,所以我軍再等等最好,看看淮南那邊的走勢,再決定我軍能否進圖關中。”
姜維看著楊戲,道:“楊戲,眾人都發言了,說說你的看法。”
楊戲走出兩步,又低下頭搖了片刻,道:“讓我說看法,我看王嗣將軍、傅僉將軍的強攻長城之計,不成。我看蔣斌將軍、王含將軍的偷襲陳倉之計,也不成。我看柳隱將軍、李密主簿的移至芒水,坐觀天下形勢之計,還是不成。”
楊戲這一出,弄得姜維等人都懵住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夏侯霸道:“楊校尉,你到底是什麼意思,請明示。”
楊戲走到地圖前,指著道:“眾將請看地圖。幾十年前,諸葛丞相早就告訴眾將,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見眾人還是不明白,楊戲道:“眾將還不明白嗎?現在天下有變嗎?魏國經歷司馬懿父子三代經營,內部越發穩固,文臣猛將如雲,實力強悍。外部勢力的猖狂只是一種臨死前的掙扎。如司馬懿平王淩,司馬師平毋丘儉、文欽,這次司馬昭也必然會平諸葛誕,只是早晚,所以此時天下無變。再看三線,東線的吳國,打了合肥多少次,有成功過嗎?中線的荊州地區,那裡本來是我國的地盤,可惜早丟了,被吳國佔領卻沒發揮作用。最後是我國身處的西線,魏國在關中地區的任職者沒有大的錯誤,這樣是沒有任何機會了。所以東線、中線、西線,三線都沒有到用兵的真正時機。如今我軍是孤軍深入,敵人不比我軍弱,我軍又得不到當地任何支援,拿什麼取得勝利。所以我認為,霸業目前還不能成功,漢室依舊只能偏於西蜀。”
楊戲這話一出,弄得帳內氣氛陷入低谷。
忽然,只見王嗣拿出軍刀,指向楊戲,怒道:“楊戲,北伐討賊,興復漢室,是我國的政策,更是我軍所有將士的奮鬥目標。你再敢亂語胡言,搗亂軍心,我必為國除害!”
楊戲盯住王嗣,道:“王將軍,你為何這般生氣。我知道你從汶山郡帶來了幾千驍勇善戰的羌胡兵,可那又能怎樣。當年張嶷將軍從南中也帶來了幾千無當飛軍,戰鬥力比起你的羌胡兵只強不弱,結果又怎樣,大部都死在襄武,靠幾千敢死軍逞能是遠遠不夠的。”
姜維見況,道:“王將軍,把刀放下。”王嗣氣得將刀插於地上,氣憤而去。
傅僉對楊戲道:“你明說張嶷,背後是想攻擊姜將軍吧。襄武之戰,難道不是收穫更大嗎,姜將軍更是親手斬殺了魏將徐質為張嶷將軍報仇。魏軍敗退,我軍先後攻破河關、臨洮、狄道三縣,拔其縣民歸國。”
楊戲道:“普天之下,皆為王土,四海之內,皆為王臣。我國不能讓百姓在自己家鄉安居樂業,而是強行掠走千里,顛沛流離,這其實也算是一種失敗,還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呢。”
楊戲這一席話,真是有心無心,有意無意,說到了姜維的痛楚。姜維是涼州天水郡冀人,歸國三十年,三十年後依然不能在自己家鄉生活。他和他的母親、妻兒也分開三十年,每每想到家鄉的親人,姜維胸口便隱隱作痛。不僅是姜維,夏侯霸是豫州沛國譙人,家鄉在中原地區,他便離家更遠。
此時姜維不說話了,夏侯霸也沉默了,眾將都不知該怎麼辦,唯有楊戲顯得有些得意,好像這裡只有他一個明白人。
李密看不下去了,提醒道:“姜將軍,夏侯將軍,二位將軍還好嗎?”
姜維這才反應過來,又看了眼地圖,道:“無論如何,我軍剛出秦嶺,沒有不進軍的理由,這三個計劃必須要選一個執行。”
夏侯霸道:“是的,我軍不能輕敵,更不能看輕自己,眾將一定要統一意見,選出最合適的作戰計劃。”
除了因氣憤離開的王嗣,眾將將繼續留於中軍軍帳,必須要在今晚決定出作戰計劃。
那麼姜維大軍下一步將做出怎樣的行動,請看下一章:長城之役戰司馬。
喜歡存亡之秋請大家收藏:()存亡之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