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有一人,搖搖晃晃,醉醉悠悠,趕來帳中,站於一邊。
姜維見況,看著那人道:“楊戲。”
楊戲站出身位,道:“末將在!”
姜維道:“請問楊校尉,你覺得這次出行,是來泛泛遠遊,還是北伐討賊。”
楊戲道:“回將軍話,自然是北伐討賊。”
姜維道:“既然你認為是北伐討賊,為何一副隨隨便便模樣,是不是剛才飲酒去了。”
楊戲道:“將軍多慮了,飲酒只是我的生活習慣,我並沒有醉酒,只是走路姿態比較輕鬆而已。”
對面傅僉頗為不滿,指著他道:“楊戲,這裡是軍營,態度端正一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姜維勸下傅僉,目視著李密。
李密和楊戲都是蜀人,又都是犍為郡武陽同鄉,楊戲比李密年長,算是李密的同鄉老大哥。李密見這情景,明白了姜維的用意。他向前一步,對楊戲道:“文然,現在不在成都也不在蜀中,已是深入敵國境內,激烈的戰鬥馬上就要打響,還是先收斂自我,不要飲酒了。”
楊戲聽後搖了搖頭,很不情願般道:“好吧,令伯都這麼說了,那我就不飲了,還請將軍理解,不跟我一般計較。”
趙廣道:“姜將軍,跟這種人計較就如浪費口舌,我等還是開會要緊。”
見旁邊夏侯霸點了點頭,姜維站起來,道:“那好吧,這次就饒過楊戲。但以後沒有我的軍令,全軍上到將軍,下至士兵,都不準飲酒,違令者軍法從事!”
待楊戲退回本位後,姜維走到眾人身前,道:“現在是非常時期,司馬昭大軍遠在淮南,關中已經空虛,可謂天賜良機。如果我軍這次錯過機會,幾年之內都不會再有了。從先帝到當今聖上,從諸葛丞相再到如今,幾十年了,討伐曹賊,進圖中原,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目標還未實現,我等怎能不努力,怎能不奮勇殺敵。如果有人想誤事,我可以網開一面,你即收拾行李返回成都,過你的富貴生活。如果願意與大軍共伐奮戰,那就請振作精神,拿起手中的武器,殺破賊寇,馬革裹屍,報效國家。”
眾人沉默,姜維繼續道:“如果沒人想走,那就是都想留下了。想想去年之敗,諸位大部分人都經歷過,我個人承擔了所有責任,自貶官職,如今我已不是大將軍,而是後將軍。若再敗,我將無臉面再見陛下,只能自刎以謝天下。當然在我死前,要先處置作戰不力者。還請諸位一定盡職盡責,開弓便無回頭箭,軍令之下無戲言。”
停頓數秒,姜維道:“現在會議開始,由夏侯將軍做下一階段的作戰分析。”
夏侯霸走到地圖旁,指著道:“眾將請看地圖,現在我軍的位置是沈嶺。沈嶺之北是長城,西邊是郿縣、陳倉,東邊是潼關。我軍下一步作戰有三個計劃可以選擇。第一,強攻長城,拿下長城後我軍就能佔據主動,兩天內先鋒就可逼近長安。也可長期佔領長城,以此對付多線魏國援軍。第二,派疑兵在長城下虛張聲勢,牽制魏軍主力,然後其餘大部出奇兵進攻郿縣、陳倉。若事成,便可坐斷隴右,蠶食魏國。第三,從沈嶺進兵至東面芒谷南面之芒水,那裡不僅交通便利,更可以倚山為營,長期屯兵。等淮南軍情有變,關中更加空虛之際,我軍再出芒水,揮師長安、潼關,那整個潼關以西便不再被魏國所有,再用一至二年時間便可佔領整個雍涼地區,我國實力至少增強一倍。魏國實力損失近半。再加上魏國在淮南地區的損失,我軍便可以在中原和魏國展開決戰,一舉拿下洛陽。”
夏侯霸分析後,姜維也走到地圖旁,看著眾將,道:“以上三個計劃,諸位認為哪個最適合我軍,不妨直說。”
眾將聽後便分析起來。
王嗣首先站出來,道:“姜將軍,三個計劃都很好,但末將認為我軍不必過於謹慎,既然已佔領沈嶺,何不一鼓作氣攻下長城,只要佔領長城,我軍北上將不可阻擋。司馬昭絆於淮南,數月無法救援,長安唾手可得。”
傅僉站出來,道:“末將贊同王將軍的觀點,我軍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拿下駱谷谷口和沈嶺,這說明魏軍在關中已經非常空虛,現在進攻長城勝算極大,如果一直拖下去,等魏國增援來了,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趙廣道:“我贊同王將軍和傅將軍,軍隊必須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敵人便將不可圖。”
姜維、夏侯霸聽後皆點頭。見其他人不發表意見,姜維點名道:“蔣斌、王含、你二人說一下看法。”
蔣斌站出來,道:“姜將軍,末將認為王嗣、傅僉二位將軍的觀點不無道理,但是有一個問題,魏國關中都督司馬望,以前隨司馬懿征討王凌,因功被封為永安亭侯,護軍將軍,可以說也是名將,能力不在陳泰之下。若他命令魏軍死守長城,我軍猛攻之下,必然會造成很大傷亡,若久攻不下,更會影響士氣。就算勉強攻下長城,司馬望退守長安還有精兵上萬,再加上長安城池堅固,我軍即使能包圍長安,短期也難以攻克。等西邊鄧艾一到,城中、城外兩面迎敵,很難持久。末將認為,不如在長城之下做疑兵,偷襲陳倉這個兵家必爭之地,仿效當年韓信故事。”
王含道:“末將得到最新情報,司馬望已命令鄧艾率軍趕來,數日後前方長城便會增加三萬敵軍。那可是涼州精銳,戰鬥力比關中軍還強。如果我軍突然進攻陳倉,魏軍根本想不到,等鄧艾到達長城再去救陳倉,已經來不及了。”
姜維聽後稍微點頭,看著夏侯霸,夏侯霸看著前方,道:“柳隱將軍,你的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