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存亡之秋> 第四章 姜維鄧艾再相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章 姜維鄧艾再相會 (1 / 4)

鄧艾,字士載,荊州義陽郡棘陽人。

鄧艾出身草根,卻是三國時代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之一,亦是姜維一生之敵。

鄧艾這個人和姜維是有共同點的。兩人都是少年喪父,隨母生活。姜維因為父親姜囧是天水郡功曹,姜家在涼州也是望族,姜囧為國戰死後,十三歲的姜維受朝廷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毅然從軍。鄧艾相比就慘得多,父親死後被強遷到汝南作屯田民,當了幾年放牛娃。但他從小就有大志,決心透過奮鬥來改變命運。

到了十二歲時,鄧艾隨母來到潁川,讀到已故太丘長陳寔碑文中的兩句‘文為世範,行為士則’,欣然嚮慕,於是給自己命名為鄧範,字士則。後來,宗族中有與他名字相同者,遂改名鄧艾,字士載。

鄧艾是屯田民中少有的飽學之士,但不好的出身讓他平淡度過了近二十年。

鄧艾和姜維的共同點更在於都是在事業平淡時期被貴人發現,都是哪位貴人?姜維是漢丞相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的欣賞,姜維無功而拜將封侯,逐漸成為如今漢國軍事主官。鄧艾是魏太尉司馬懿,當時鄧艾作為典農功曹,管理屯田,到洛陽彙報工作時見到了司馬懿。司馬懿很欣賞他的才華,便徵召他為太尉府的掾屬,後升任尚書郎。鄧艾的許多政治主張都發揮了作用,又參與軍事,屢立戰功,成為如今的魏國鎮西將軍。

鄧艾和姜維,因為兩位伯樂諸葛亮和司馬懿而走向崛起,如今又接替伯樂留下的歷史角色,這冥冥之中,或許有幾分天意。

鄧艾與姜維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可以推到至少八年前,魏嘉平元年、季漢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當年高平陵事變爆發,司馬氏奪權,自此曹魏政權實際已落於司馬氏手中。這個事變造成魏國內部開展大清洗,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及桓範等都被逮捕入獄,夏侯玄被召回京城洛陽,夏侯霸南下陰平歸降漢國。整個事變牽連者高達五千餘人。

魏國的內亂,讓漢國看到了機會。

當時的衛將軍姜維要求率軍北伐,而大將軍費禕不同意,因此二人發生爭執。最後朝廷出面解決問題,讓姜維假節,率一萬人北伐。姜維因為人少,不能和魏國正面交鋒,便軍出西平,拉攏羌、胡。

同年姜維佔據曲山麴山)築曲城麴城)。他將曲城建得非常堅固,派遣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這樣的情況對魏國邊境造成很大隱患,是魏國所不能容忍的。於是時任安西將軍司馬昭,持節,屯兵關中,為各軍節度。包括徵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奮武將軍陳泰、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等將領一同對付姜維。

徐質、鄧艾率軍包圍曲城,切斷漢軍交通及水源。陳泰率軍於牛頭山阻擊姜維,使其無法救援。郭淮率軍進逼洮水,企圖切斷姜維退路。姜維見敵強勢,於是退兵。而留在曲城內的軍隊內無水糧,外無援軍,困窘已久,最終投降。句、李二將投降後,郭淮打算進攻受姜維拉攏的羌、胡各部,這時鄧艾勸郭淮別這樣,小心姜維掉頭反撲,造成意外。郭淮贊同鄧艾的觀點,派鄧艾率軍屯白水北岸防備姜維。三天後,漢軍果然反攻。姜維命廖化軍屯白水南岸,和鄧艾在白山一線對峙。鄧艾告訴眾人,他分析姜維派廖化前來只是為了牽制,讓我等按兵不動,他會去東邊襲擊洮城。洮城距離白水鄧艾駐地六十里。鄧艾親率一半軍隊連夜搶佔洮城,姜維果然率兵奔襲洮城,見魏軍已有防備,未能成功,只能撤退。

當魏、漢在隴西進行戰鬥時,司馬昭軍屯長城,兵指駱谷口,有進軍漢中的意向。姜維得知此事後,便撤回漢中,結束了今年的戰事。

鄧艾因功被賜爵關內侯,加討寇將軍,城陽太守。之後因東線戰事,鄧艾被調往東線,這一去就是五年。

直到魏正元二年,季漢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鄧艾與姜維展開第二次交鋒。

這年姜維率軍到枹罕,進軍狄道,於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損兵近四萬,僅率萬餘人退守狄道城,姜維乘勝包圍狄道城,雍涼震動。

魏大將軍司馬昭命長水校尉、代行安西將軍鄧艾,與徵西將軍陳泰併力抗擊姜維,並遣太尉司馬孚為後援。鄧艾告訴陳泰,王經戰敗,將士喪失鬥志,而賊軍士氣旺盛,不可抵擋,隴右地區已經動盪不安。古人道,‘蝮蛇咬了手,壯士就砍掉自己的手腕,免毒性擴散全身。’孫子兵法道,‘車隊有時不去進攻,地方有時不用把守。’也就是說在小的方面有損失,就一定要保全大局。而現在隴右地區的災難比毒蛇還要過分,狄道這地方,已經不是能不能把守的問題了。姜維的軍隊鋒芒畢露,這時我軍應該儘量避開。不如分割險要防守,觀察敵人破綻,等待敵人疲憊之後再進軍救援,這才是獲勝的計策。

陳泰告訴鄧艾,兵書說‘修治大盾牌和攻城的戰車,要三個月才能完成,築起土山要三個月以後才能完工’。這確實不是輕兵深入的姜維能夠倉促辦到的。姜維孤軍深入,糧食供應不上,這就為我迅速進軍打敗敵人帶來了機會。所謂迅雷不及掩耳,是必然的形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鄧艾、陳泰一番討論後,陳泰決定將三路魏軍合兵一處,解圍狄道。

姜維見鄧艾、陳泰趕來,於是沿山進攻,鄧艾堅守陣地,兩軍交戰一天,姜維不能取勝,之後退卻。

陳泰又揚言要截斷姜維退路,姜維自感戰機已失,敵人依然強勢,於是退走鍾堤,狄道之圍遂解,王經獲救。

鄧艾因擊退姜維被正式任命為安西將軍,假節,兼任護東羌校尉。陳泰後被調回朝廷,任尚書右僕射。

姜維因擊敗王經,被季漢朝廷在軍隊駐地任命為大將軍,成為漢國軍事最高統帥。

當時姜維從狄道撤走後,魏國多數人認為姜維已經力竭,不可能再出兵向北,只有鄧艾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姜維還要來,並給出五點原因。

原因一:洮西之戰的失敗,可謂不小,軍心潰敗,倉庫空虛,百姓流離失所,幾乎是一敗塗地。好不容易才遏制住姜維的勢頭。而現在來看,姜維整頓軍務後很可能馬上殺來,攻擊我方虛弱不堪的防線。

原因二:姜維全軍從將軍到士兵,級級通融,兵器鋒利。而我方將領更換,士兵大多是新兵,武裝器械也較陳舊。相比之下,軍隊綜合戰鬥力姜維更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