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道:“後來,我和這位丞相府西曹掾蒲元官職)深入瞭解後,為完善他的事蹟又修改作《蒲元別傳》一篇,二位可以再閱。”姜維道後便把另一卷也拿出來。
《蒲元別傳》:君性多奇思,得之天然,鼻類之事出若神,不嘗見鍛功,忽於斜谷為諸葛亮鑄刀三千口。熔金造器,特異常法。刀成,自言漢水鈍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謂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於成都取之。有一人前至,君以淬刀,言雜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猶扞言不雜,君以刀畫水,雲:“雜八升,何故言不雜襍?”取水者方叩首伏,雲實於涪津渡負倒覆水,懼怖,遂以涪水八升益之。於是鹹共驚服,稱為神妙。刀成,以竹筒密內鐵珠滿其中,舉刀斷之,應手虛落,若剃生芻,故稱絕當世,因曰神刀。今之屈耳環者,是其遺範也。蒲元造木牛流馬,今人皆謂武侯所創。蒲元為諸葛公西曹掾。孔明欲北伐,患糧運難致。元牒與孔明曰:“元等推意作一木牛,兼攝兩環,人行六尺,馬行五步,人載一歲之糧也。”
通俗意思:蒲元生性多奇思妙想,都是天然而成,在推陳出新,瞭解事物變化規律這方面有如神助。平日裡未曾見過他做鍛造金屬一類的事,有一次忽在斜谷為諸葛亮的部隊鑄造三千把軍刀。他熔化金屬打造兵器,用的技巧和一般方法不同。刀打好之後,他說漢水的水是軟水,不適合用來淬火,蜀江的水很爽烈,是金屬的精氣所聚,天賜於成都郊外,於是派人到成都去取江水。有一個人回來呈上水,蒲元拿取回的水淬刀,說這裡面摻了涪江水,不適合淬刀用。取水的人堅持辯稱沒有摻其他的水,蒲元便拿刀在水裡劃了一下,說:“摻了八升涪江水,怎麼說沒有摻?”取水的人這才叩頭服罪,說確實在涪江渡口倒翻了一些水,十分害怕受罰,所以就地加了八升涪江水進去。當時大家無不驚歎佩服,稱其技巧達到神妙的境界。刀鑄造完成後,用竹筒裝滿鐵珠封好,舉鑄成的刀砍它,手揮下去就像沒有砍到東西一樣,彷彿是在鍘草。因此蒲元刀)在當時被稱作一絕,號為神刀。現在的屈耳環刀,就是它流傳下來的樣式。蒲元製造木牛流馬,現在的人卻都說它是諸葛武侯所發明的。蒲元做了諸葛亮的西曹掾。諸葛亮想要北伐,擔憂糧草運輸困難。蒲元寫信給諸葛亮說:“我和一些人琢磨著製作出了一頭木牛,它帶有兩個環,人走六尺路,木牛流馬)可以走五步,每人能運送相當於一個人一年的口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郤正讀後讚道:“作為一名工匠,不僅僅能做好刀,還能做運糧工具,蒲元真乃奇才,別傳是更妙的文章!”
夏侯霸道:“我國工匠不少,但能留下姓名,傳頌後世的,第一個就是蒲元。閱讀此篇,我感嘆其文功力深厚,寫法天然,全賴伯約之文采飛揚啊。”
姜維笑道:“二位過獎了。我覺得傑出的人才配得上優秀的文章。雖然蒲元已經不在了,但他為我等將士打造的兵器、工具,及傳下來的打造手法,三十年後依然發揮巨大作用,這足以證明他是傑出的人。”
夏侯霸、郤正頻頻點頭。夏侯霸打趣道:“若今後不打仗了,伯約完全可以作文學家,不亞當年司馬相如、楊雄啊!”
郤正道:“我贊同仲權的說法。”三人即又笑了。
這時,姜兒跑了過來,姜維便讓他對夏侯霸、郤正行禮。
夏侯霸道:“伯約啊,晚婚害人啊,孩子還這麼小,什麼時候才能上戰場啊。”
姜維有些不好意思,道:“是啊,只怪自己忙於北伐,耽誤了家庭。這孩子想上戰場,我倒是想給他先介紹個先生教其讀書。今天二人前來,我終於找到人選了。”
夏侯霸與郤正對視疑惑。
姜維對姜兒道:“兒啊,這位是郤先生,他精讀典籍,文辭燦爛,你今日要拜他為先生。”
姜兒聽後遲鈍,姜維再催促,姜兒便走到郤正面前,道:“學生拜見郤先生。”
郤正面容喜悅,將他扶起,道:“你是真心拜我為師嗎?”
姜兒點了點頭,道:“嗯,還望先生收下學生。”
郤正道:“好,既然你真心拜師,又是伯約相邀,那我就收下你這個學生。明日你來學堂找我,我教你讀《孝經》。”
姜兒再拜道:“謝先生。”
等姜兒離開,夏侯霸道:“閱讀了伯約的文章,我三人來研究丞相的作品如何,比如草廬之對。”
郤正道:“好啊,這是非常好的主題啊。”
見二人心情持續高漲,姜維道:“好吧,就研究這個。”
於是姜維、夏侯霸、郤正一直研究文章,研究了一整天。
難得姜維在家彈曲思故,接友賞文,獲得片刻安寧。然而這樣的生活又能維持多久,在成都的姜維又將面臨哪些棘手的問題,請看下一章:惹眾怒楊戲被貶。
喜歡存亡之秋請大家收藏:()存亡之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