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有敲門聲,姜維連忙吩咐人去開門。
開門後,進來兩人,夏侯霸和郤正。
郤正,本名郤纂,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師人。他年輕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就獨自一人生活。他安於貧寒,酷愛讀書,二十歲時能寫出美麗的文章,入朝後被任命為秘書吏,後又轉為秘書令史。他雖然官位不高,但很有學問,所以能與夏侯霸、姜維友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見是這二位,姜維樂道:“仲權、令先,歡迎歡迎。”姜維即吩咐夫人上茶。
三人坐下,姜維道:“今日不請自來,二位有何指教?”
夏侯霸笑道:“就算今日休息,你也是國家的大將軍,我二人不該來看望你嗎?”
郤正道:“大將軍,別人都說你節儉,但旁人只是聽說,我等才是眼見為實。家裡只有正室妻子,沒有側室侍妾。家裡沒有歌舞娛樂,多餘生活用品,出門車馬,僅僅具備。像你這樣的高官,這樣的作風,真是我朝之楷模。”
姜維揮了揮手,道:“我這麼做只是出於本性,並非為了教導別人。貪婪的人,有一百種理由來放縱自己的慾望,終將給自己帶來麻煩,給國家帶來負擔。節儉的人,樂學不倦,深知《春秋》大義,便定下決心要對得起人生,對得起良心。”
夏侯霸嘆了口氣,道:“可是當今聖上越來越喜歡歌舞與佔術,這不是一個好現象,伯約如何看待。”
姜維想了想,又看著郤正,道:“令先在宮中,能經常接觸聖上,你認為呢?”
郤正道:“與其說接觸聖上,不如說接觸黃門令黃皓。這個宦官不是一般的人,既能得到聖上的喜愛,又能和尚書令陳奉宗搞好關係,我是看在眼裡,卻無能為力,搞不好又一個張讓、趙忠。”
夏侯霸道:“是的,我是皇親可以經常入宮面聖,我也認為這不是小問題。”
郤正道:“但是陛下非靈帝,應該不會讓黃皓、陳祗等輩過分得逞,大將軍認為呢?”
姜維止住道:“別大將軍大將軍的叫了,你再叫我大將軍我就要叫你先生了,別太見外,就叫我伯約吧。”
三人皆笑,郤正道:“那好,伯約,聖上的事,我等三人看來皆沒辦法,今日既然匯聚一堂,不如聊聊文學。”
姜維道:“可以啊,具體想聊點什麼。”
郤正道:“我聽說你有兩篇作品,能否欣賞。”
夏侯霸道:“都說姜伯約文武雙全,而常年在外征戰,我等只知勇武,還未欣賞伯約之文采,正如令先所言,拿出來讓我欣賞欣賞吧。”
見二人興致頗高,姜維便邀其進入書房。
姜維拿出書卷,開啟便是《蒲元傳》。
《蒲元傳》:君性多奇思,於斜谷為諸葛亮鑄刀三千口,刀成,自言漢水鈍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謂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於成都取江水。君以淬刀,言雜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扞言不雜。君以刀畫水,言雜八升。取水者叩頭雲,於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以竹筒內鐵珠滿中,舉刀斷之,應手虛落,因曰神刀。今屈耳環者,乃是其遺範。
通俗意思:蒲元生性多奇思妙想。在斜谷時為諸葛亮鑄造三千把軍刀。刀打好之後,他說漢中地區之水是軟水,不適合用來淬火製造的流程之一),蜀江的水很爽烈,是金屬的精氣所聚,天賜於成都郊外,於是派人到成都去取江水。蒲元拿取回的水淬刀,說這裡面摻了涪江水,不適合淬刀用。取水的人堅稱沒有摻其他的水,蒲元便拿刀在水裡比劃了一下,說這裡面摻了八升涪江水。取水的人聽了之後,叩頭說,走到涪江邊時,水翻了,灑掉一些。所以就地加了八升涪江水進去。用竹筒裝滿鐵珠封好,舉鑄成的刀砍它,手揮下去就像沒砍到東西一樣,因此蒲元刀)被稱為神刀。現在的屈耳環刀,就是它流傳下來的樣式。
夏侯霸看後,道:“精彩啊!我國的軍刀之所以鋒利無比,削鐵如泥,砍甲如衣,就是因為有好鐵,好水,好工藝啊。”
郤正道:“文章非常直白,又十分生動,我看是當代最好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