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周道:“那你知道魏國有多少國土、人口,及軍士。”
陳祗快意道:“我國每年從前方收集敵國國情、軍情,從未斷過,自然是瞭解的。”
譙周道:“那好,既然你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瞭解,那你覺得我國這樣繼續北伐,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幾年下來又有什麼成績,國內百姓因此能過上更好的生活,還是更憔悴了。”
陳祗道:“出兵北伐,剿滅曹賊,是諸葛丞相制定,由姜維將軍執行的國策,這個你我都是知道的,沒有什麼好疑惑的。如果我國軍士長留國內不北伐,國力就會變強嗎,敵國就會衰落嗎。再說你是想讓百姓過著天下分裂的日子,還是期盼天下一統的日子。如果我國真的不北伐,那你和我,還有百官,對得起先帝、丞相、陛下與漢國四百年的祖宗基業嗎?”
譙周道:“尚書令說的這些大道理都很對,只是不符合當今天下形勢。當今天下形勢不是秦末高祖創業時期,實際上是屬於秦與六國並立時期。所以形勢未到,需要等待時機。”
陳祗道:“譙大夫,關於天下形勢陛下與臣、姜伯約,夏侯將軍等一起討論、分析了許多次。所以才有姜伯約經略隴西,在前線地不斷勝利,斬將奪旗,破賊萬計。只要在我國能力承受範圍之內的軍事行動,就應該支援。而姜伯約,他是個軍事天才,就像衛青、陳湯一樣能為漢國建立功勳,所以朝廷自始至終都支援他。”
譙周道:“尚書令的理想非常美好,姜伯約也確實是人才,然而實際情況,幾年下來我國可以說是寸土未得,而勞民傷財,國中抱怨,連年不斷。”
見二人爭執,劉禪止住二人,對譙周道:“譙大夫啊,卿的意思吾明白。出兵北伐確實是勞民傷財。吾也知道現在魏國強大,所以每當魏國出現混亂,如司馬氏奪權,淮南生變,這些機會來臨時吾才讓姜伯約出兵,不斷蠶食魏國。”
站在一旁的黃皓急了,道:“平時陛下不讓老僕參與政事,老僕想說,老僕雖然年老也能為國分憂。今日老僕想說,老僕和陛下、尚書令的觀點是一樣的。如果不擊敗敵人,怎能過好日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是丞相對陛下與百官都說過的話,百官中也包括譙大夫你。你看陛下都五十餘歲,兩鬢霜白,腿腳乏力,依然總攬國政,不避勞苦,能有這樣的明君,難道不是國家之幸,臣子之盼,百姓之福嗎?”
劉禪本來不想讓黃皓干預政事,可覺得他這番言論或有幾分道理,便沒有阻止。
許遊道:“譙大夫,軍事鬥爭從來都不能少,所以先帝、丞相不斷出兵,而現在輪到姜伯約。就是姜伯約不願意,換其他將領還得上,因為這是基本國策,是必須要執行的,希望你能明白。”
見劉禪、陳祗、黃皓、許遊等輪番辯駁,譙周自然是非常失望,同時他感覺陛下確實老了,以前多少還能聽點自己的話,可現在是一點也聽不進去了。他不知該怎麼辦,他只是一名中散大夫,這樣的官職說起話來或許真是不痛不癢,更不可能得到國策上的支援。
但是,譙周還想努力,於是道:“漢失天下,群雄逐鹿。今日三分,益州最疲。漢軍已連續五年進兵,國力耗費巨大,進展幾乎未有。或許臣太老了,說話也不好聽,只是道理就是如此。若能罷兵讓百姓過上數年安寧日子,就是讓臣受罪被罰,臣也願意。”
見譙周忽然跪下,百官皆唏噓,劉禪更難堪,只好站起來,道:“譙大夫,卿這是何意呀,別這樣趕緊起來吧。”
見譙周不起,劉禪對陳祗道:“尚書令,你看這如何是好?”
陳祗只好也勸道:“譙大夫,剛才我說的話或許有些直率,你是長者,若有冒犯之處還望海涵,請你起身吧。”
譙周依然不為所動。
劉禪無奈離開御座,走下陛來,親手將譙周扶起,道:“譙大夫,現在姜伯約正在前線,等他回來之後吾一定再做決定。卿年紀大了,要保重身體呢。”
陳祗道:“諸君以後在朝堂之上,一定要更尊重譙大夫。”
譙周起身一番感謝後,只能退回了。
於是退朝。
今日上朝,龐宏被貶,譙周則對北伐國策提出了個人意見。然而譙周勸導無果,這樣的情況下,他又會有哪些行為,請看下一章:仇國之論芒水事。
喜歡存亡之秋請大家收藏:()存亡之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